诗人原来都是美食家
開甯.宁夏银川
看到了炸串串,突然间就想起了郑板桥的这首《咏雪》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脑子里已经改成这样了:"一串两串……无数串,放入口中全不见。"
中国人是最会吃的民族,中国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美食能让人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和愉悦,能够带给人们一种美好的感觉。
陆游诗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爱国主题鲜明、现实主义风格突出、题材丰富多样、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以及豪放浪漫的文风。未曾料到,陆游竟然是位美食家。
"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陆游的《初冬绝句》。鲈鱼肥美,菰菜鲜脆,做成羹汤,味道鲜美。荞麦熟了,用油炸做饼吃,那叫一个香呀!
"白鹅炙美加椒後,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陆游的另外一首诗《饭罢戏示邻曲》。烧鹅做好了,抹上花椒后,才特别鲜美;做野鸡肉的羹时,要把豆豉放下去,才能透出香味;越州箭竹的嫩笋,比雪白的蘑菇还甘美脆嫩;蕨牙菜是十分珍贵和鲜嫩的东西,味道超过春天的佳蔬。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陆游《薏苡》。陆游自己做的薏米饭,软、白、滑、香,闻诗都想尝一口。
苏东坡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美食家。他热爱美食,擅长烹饪,并留下了许多与美食相关的诗词和故事,使得他在美食领域也有着极高的声誉。
苏东坡对美食的热爱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生涯。他在不同地方任职时,总是能够利用当地的食材创造出独特的美食。例如,他在杭州任知州时,发明了"东坡肉"。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与美食相关的诗词,如"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是苏东坡的《猪肉颂》。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苏东坡的《老饕赋》通过细腻的描烹饪的过程和食材的选择,强调了新鲜的水、干净的锅、适当的火候以及精细的选材。同样展现了苏轼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烹饪艺术的赞美。
还有其他诗人,如:"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这是杜甫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二》;"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这是杨万里的《食蒸饼作》;"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这是符曾的《上元竹枝词》。等等……
原来,每一位诗人都是美食家呀。
刘开宁写于2024年11月12日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