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作为汉宣帝
作者:武稳祥
有道是:“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厚土埋皇上”。纵观历史,汉朝的皇帝大多都埋葬在咸阳北塬上(五陵原),唯独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在白鹿原,汉宣帝的杜陵在少陵原。
我长安少陵原缺水土厚,是安眠帝王贵胄的风水宝地,人称“古陵之乡”。汉陵明塚唐墓,星罗棋布、漫散遍原。其中最大的陵墓,当数建在塬北畔的“汉宣帝杜陵”了,它距离我鲍陂村很近,就在村北5里远。
唐朝诗仙李白曾经登陵吊古揽胜,挥毫赋诗有“杜陵绝句”云: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名人名诗,文字简练,意境深远,千古流传。
我塬的始名叫‘鸿固原’,只因在大兆村南 埋葬了汉宣帝的结发妻子 -- 许平君,称‘少陵’,因此 而更名为“少陵原”。
我的命运不济 坎坷载途,1966年刚念完高小,逆境被迫 无奈辍学 返乡务农,自学了个木工谋生。虽然才疏学浅,但自幼一直喜好这文字行道。“只因热爱、因而执着”。一旦有空 就用木工铅笔和烟盒纸胡写乱画 练笔习写。
弹指之间,现在已逾古稀之年,虽然无所作为,但是初衷依旧、癖好不改。这也是因为遭车祸后、疾病缠身所限制(心脏做了3个支架,心影响肺、见走就喘)。若要干个体力活 是不成了,但要务个这脑力劳动,倒还是力所能及的。曾经听人说:能干个自己喜欢干的事,人的精神一天也就不感空虚无聊,既充实又欣慰。
112岁(罕有)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曾说:“我长寿的秘诀是:生活规律、心态平和,一天就是要‘忙’。” 这观念我十分赞赏,默默努力向他学习。业已错失了青春学习的大好年华,遗憾终身。夕照桑榆日薄西山,余年已经不多了,风烛残年‘亡羊补牢’,怎能不珍惜这瞬息即逝的宝贵时光啊。
在1995、5、我曾写过一篇“无题”,饱含了我的如此心情。(后来请书法家呼小舟 把它写成了中堂,他选配的对联,悬挂在庭堂,蓬荜增辉。)
1
好 文 爱 诗 本 自 幼,
时 乖 挥 斧 写 春 秋。
岁 月 蹉 跎 吞 泪 恨,
今 昔 峥 嵘 风 雨 稠。
2
运 交 华 盖 几 滞 步,
遗 羊 补 牢 敢 嫌 苦?
才 识 浅 薄 读 书 少,
城 府 深 厚 日 夜 求!
“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我整天自己鞭策自己、忙忙碌碌,笔耕不辍,有多少人是不理解的。但我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为所动。欣喜现今到了网络时代,也多亏了2015年女儿教会了我在电脑上用拼音打字,虽然不熟练 极为缓慢,但是我兴高趣浓,毕竟是用电脑代替了笔写,还可发于别人。也算是个小飞跃吧,都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了。
多年以来,曾为我自己的坎坷历程、写过回忆录,也曾为生我养我的故乡写过村史,也曾经歌颂过历代的英雄人物和爱国业绩,也曾为我世居的‘少陵原’写过专文。因而觉得 也应该写写距离埋得很近的大名鼎鼎的汉宣帝。
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5000年灿烂的文化文明史,有14亿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切都是足令我们炎黄子孙们引以为豪的骄傲!
我们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由于在历史上 多次的战乱 而民族大迁徙)其中汉族占92%以上、是华夏民族的主体。为什么把我们称为‘汉族’呢?说到这个话题 还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
秦始皇·姓赢 名政,公元前259 — 前210,13岁即位。他以其强悍的胆略、铁腕政治的强硬魄力,于前246年,平灭了东方六国 ,建立了大秦帝国。废除了封分制,把全国划分成36郡、建立郡县制,首建三公九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万里长城……。他第一个统一全国,第一个称皇帝,丰功伟绩、空前绝后!故后世称他为‘千古一帝’。
秦朝的苛政残酷、也是不争的事实,故有人评论说他是一个暴君。“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我们今天心平气和的评论、从古到今的每一个人,都要一分为二:每一个人绝不会坏的一无是处,也不会好的没一点瑕疵缺点,既要要看到其短处,也要看到其长处,这样说才算比较客观 比较公正。
火山在重压之下必要爆发。由于秦国的朝政太过残暴,天下怨声载道。故前209年 在大泽乡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被秦朝大将章邯率军剿灭后,又分别爆发了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反秦大起义,刘邦借项羽在河北巨鹿和章邯所率秦朝精锐主力鏖战之际,出奇兵、入武关,攻克咸阳、擒秦帝子婴,灭亡了秦朝。
本来预先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为王。当时项羽拥有金戈铁马40万,声势浩大。刘邦只有10万人,力量相差悬殊。项羽拥兵强势、背信弃义,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其麾下诸将,把陕西分封予秦朝的三员降将。尽掠秦朝国库的金银财宝,亲自率领大军东回江东、衣锦还乡。封刘邦为汉王,封地就在秦岭之南的汉中。刘邦心里虽然甚为不满,但也敢怒而不敢言,就权在汉中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后来,刘邦在‘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的鼎力辅佐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了三秦。韩信率大军和项羽大军逐鹿中原、多次激战,楚汉相争 又时达四年之久。最后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直逼得项羽自刎于乌江、楚亡汉胜。即刻建立了西汉王朝,国都‘长安’,国号‘大汉’,开国皇帝刘邦 即为汉高祖。
从此 把我们就称为‘汉人’‘汉族’,衣裳称‘汉服’,说的话就称‘汉语’,文字就称为‘汉字’。汉语和汉字、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璀璨瑰宝!
西汉自高祖刘邦起,历经了汉惠帝刘盈、吕后(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接下来就是汉宣帝刘洵、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等……
汉朝初期,当时北方的匈奴强盛凶悍,汉初国弱,只得采取‘和亲政策’。后经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励精图治,国力大增。汉武帝刘彻指挥卫青、霍去病等统率骑兵反击匈奴,风沙千里、长驱深入,势如破竹,大获全胜!北疆从此安宁了近百年。
汉武帝晚年有病多疑,发生了著名的“巫毒之祸”。抗匈名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生子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被立为太子。
汉武帝晚年久病不愈,心生猜疑。当时盛行:若还对谁有怨恨,就在一小桐木人身上写上名字、扎满钢针,诅咒对方、盼其遭灾。时有赵人江充 深受武帝的宠爱。江充与卫皇后、刘据皆有隙怨。就借机诬陷她二人:暗埋桐人诅咒武帝。
刘据怒杀江充,武帝派兵捕据,刘据起兵、兵败自杀。他一家全被杀害,仅他的孙子刘病已尚在襁褓,被囚狱中而幸免遇害。长安城顿时腥风血雨,株连数万人被杀害。
后来,田千秋等大臣冒死上书、为太子明屈鸣冤。真相大白之后 武帝极其悔悟。深恨江充,夷其三族。并修建了一座“思子宫”,责己悔过、追思缅怀。
在皇族狱中,廷尉监丙吉人极善良,十分同情被冤屈刘据的悲剧。更怜悯这个未断奶的小孩,他让两个好心的女犯人 细心照管这个孩子。他还经常自己贴钱 为多病的小孩请医生看病 买营养品,并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刘病已,借寓病痛已经好了之意。
后来 汉武帝大赦天下,也让病已入了皇家族籍。汉武帝在弥留之际,轻信巫师之言,说皇族廷狱中有天子之气威胁皇帝,武帝闻言 即命将皇族廷狱中所有犯人全部杀死。
丙吉为了保护病已,宁肯抗旨 也不肯打开皇狱大门,双方一直僵持到天明。这时武帝也稍微清醒了,闻报后曰:“此天意也”。病已又一次死里逃生。之后,丙吉送病已到长安城南的尚冠里(我村向南上坡3里的东曹村一带),他祖母史良娣的娘家,托其祖母之母--贞君 悉心抚养遗孤。
话说当年病已在监狱时,有个宫廷总管张贺、本是刘据的旧部,知恩感恩,对病已百般照护。他自己出钱延师 请东海澓中翁教病已读书识礼,病已聪颖勤奋 学业大进。经常由庞留村经东曹村、鲍陂村,来往于少陵原。游览于杜县、户县之间,了解了许多民间的疾苦,世情民俗、吏治得失等。
病已逐渐长大成人,有一次 张贺与狱官许广汉(庞留村人)说:“你的女儿可以嫁给皇曾孙刘病已。” 许妻始先不肯,后经张、许二人多次的劝导方允。二人一见钟情,公元前75年 由张贺出资,17岁的刘病已和15岁的许平君结婚。在前74年生子刘奭,即后来接班的汉元帝。
在这时候,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公元前87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驾崩,享年69岁。遵照遗嘱:以霍光为首的四大臣同心协力辅佐、(赵钩弋所生的)年仅8岁的刘弗陵继位,即为汉昭帝。汉昭帝聪颖超凡、颇施仁政。年仅14岁时,就一举粉碎了燕王刘旦等、一大帮人的谋反政变。
可惜他为帝仅14年而病故,葬于平陵,无子。霍光等筛选了多人之后,立了昌邑王刘贺为汉废帝。谁知刘贺骄横放荡不争气,在位27天就干了1000多件荒唐事。公元前74年6、28、霍光等人共商后,奏明皇太后,即刻罢免了荒淫无道的刘贺。
大臣废帝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使汉朝出现了27天没有皇帝的真空期。正在霍光锁眉犯愁之际,已升任光禄大夫的丙吉、向他推荐了刘病已(为帝后 改名刘询)。
刘询当时18岁,正在年轻有为之时,他通晓经书,举止安和,仁慈博爱,资质甚佳。霍光立即派人迎接刘询入未央宫。皇太后和霍光等人面试之后、甚为喜悦满意,即刻封为‘阳武侯’。
之后,7月25日、群臣奉上传国玉玺和印绶,继皇帝位,即为‘汉宣帝’。自秦始皇始,中国历史上共422位皇帝,汉宣帝是唯一一个坐过监牢的皇帝,难怪人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汉宣帝虽然继了皇位,但霍光权倾朝野,羽翼丰满,势力极大,朝中的一切大小事情 全都由他说了算。汉宣帝完全成了一个傀儡皇帝,他虽然心里大为不悦,但自知人单势孤,绝不能与其抗衡翻脸。只有默默忍耐着,等待着反击的成熟时机。
汉宣帝有情有义不忘旧情,他欲立皇后,群臣慑于霍光的威势,都想建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宣帝假给群臣说:他想找寻一把失落民间的宝剑。群臣们知晓了君意,就又一齐上奏 立了许平君为皇后。故后人用“南园遗爱、古剑重逢” 而大为称赞。
许平君虽然当了皇后,却引起了霍光之妻霍显 极大的嫉妒和不满。一年后,在许平君分娩时,霍显用重金暗暗买通了皇宫女医淳于衍,用明补暗伤的附子大补丸、毒害死了19岁的许平君。使她女儿霍成君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正宫皇后。
许平君命殒英年,汉宣帝悲痛欲绝。他明知是霍家所为,但也只能隐忍不发、伺机报仇雪恨。他谥封许平君为‘恭哀皇后’。把许平君埋葬在了 离他的杜陵13里的大兆村东南方,(因少陵小于杜陵,古时少和小通用)故称“少陵”。因此 也就把我塬的原名、改称为了“少陵原”。
少陵塚呈三个台阶,象征神仙居住的昆仑山。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也足显汉宣帝对许平君是多么的情深义重。少陵塚南北长139米,东西宽134米,高24米,俗称‘台台塚’。许皇后静卧故土,耐心地等待着 汉宣帝给她报仇雪恨的一天。
霍光辅佐揽政20多年,在这期间 霍家的权势遍及朝野,他有好几个儿子女婿 都掌握着京城和皇宫的戍卫军权。6年傀儡生活的汉宣帝,他一直非凡的隐忍不发,积蓄力量,伺机复仇。
古曰:“水盈则溢,月满则亏。” 公元前68年,大将军 大司马 博陆侯霍光去世。汉宣帝立即亲政,他首先一步一步慢慢剥夺、收回了霍家子弟执掌的兵权。霍光去世的第二年,霍家也知汉宣帝对他们一直不满,还想叫霍成君谋害汉宣帝。不料有人告密、事情败露,就铤而走险,阴谋叛乱。
汉宣帝奋雷霆之怒、指挥军队将霍家满门抄斩,男女老少 无一幸免。仅霍成君被贬昭台宫、12年后自杀。因此株连数千家倒了霉。据传说:汉宣帝剿灭霍门之后,将女医淳于衍拘至少陵塚前点了天灯,火烧元凶 祭奠亡灵。许平君的千古奇冤、终于报了仇雪了恨,她此时也应笑慰九泉了。真乃善恶必有报、大快人心!
霍光是抗匈名将霍去病的堂弟,也是很有本事的,他对汉朝的兴盛 同样功不可没。汉宣帝亲自执政之后,历史正式进入了辉煌的汉宣帝时代,充分展示了他非凡的文治与武功。他大多都还按照霍光的原来的政策执行:1、不折腾。2、谨慎用兵。
他又增加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好政策。如:“高薪养廉”,即提升了官员的俸禄50%,让官员们的生活富裕,全都高兴,不再向老百姓伸手。新又规定:官员们每隔5日 必须向皇帝汇报工作,看谁还敢敷衍了事。因而,官吏们大都尽心尽力、忠于职守。
他也十分体谅人民的疾苦,多次让利于民。轻徭薄赋,免除佃租,降低盐价,减免人头费等。几年之后,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欢声载道。使粮价降到了最低,使汉朝的国力都超过了文景之治,达到了空前鼎盛的时期。被后世称为“孝宣中兴”。张军峰老师曾经撰写了巨著《昭宣中兴》,热情洋溢的歌颂了昭 宣二帝的丰功伟绩。
汉宣帝的武功 更是让我们华夏后辈们称赞不已。重要的诸如:
1、任命名将赵充国率军击败了南羌。这是他首次亲自指挥的军事活动,充分显示了我大汉的国威。
2、建立西域都护府。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西域新疆从此正式纳入了我国的版图,接受大汉中央政府的管辖。这也是汉宣帝伟大的历史功绩之一。西域都护的设置,不仅是汉朝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从此之后,汉匈相斗七十余年,东自车师、鄯善,西抵乌孙、大宛,天山南北、西域诸国尽归汉朝之列,张骞之始,郑吉之终,汉武帝之夙愿,汉宣帝终于实现。
3、匈奴单于向汉朝称臣。汉武帝指挥打击匈奴几十年,确实把匈奴打怕了,但一直未能使匈奴臣服。但他的曾孙汉宣帝却做到了,他有的地方都超过了他的爷爷:汉武帝。
汉宣帝又修建了一座“麒麟阁”,里面让画师绘画了为建立宣帝朝廷的11位功臣画像。如此殊荣,永享供拜。
麒麟阁十一功臣
1 霍光 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
2 张安世 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富平侯
3 韩增 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按道侯
4 赵充国 后将军、少府、营平侯
5 魏相 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高平侯
6 丙吉 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博阳侯
7 杜延年 太仆 右曹、给事中、御史大夫、建平侯
8 刘德 宗正、阳城侯
9 梁丘贺 太中大夫、给事中、少府
10 萧望之 任谏大夫、丞相司直、御史大夫、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关内侯
11 苏武 中郎将、典属国 关内侯
公元前49年冬,汉宣帝驾崩后 埋葬在少陵原北畔,杜陵俗称三兆大塚。(东南方的王皇后陵俗称二塚)杜陵封土呈正方形,底每边长175米,顶每边长50米,高29米。陵南中央树立有前清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石碑:“汉宣帝杜陵。” 陵南本来修建有规模宏大 富丽堂皇的宫殿、围墙等。由于岁月漫漫,当年的巍峨辉煌已随着逝水流年 而烟消云散了。后来皆成农田。
杜陵当年用时16年 耗费巨资而建成。但见陵塚 芳草萋萋,碧笼绿罩,饱经沧桑。雄踞原首,覆斗端庄。顶天立地,气势雄伟。白云缭绕,壮赛茂陵!现在杜陵四周广植树木 已是万亩林海,郁郁葱葱。杜陵犹如一艘巨舰航行在千顷碧波之中,颇富诗情画意。如今这里已成了西安东南的旅游热点。
西汉第10位皇帝:汉宣帝在位25年,享年43岁。他从一个(遭受过牢狱之苦)的庶民,历尽艰难坎坷,终于登上了大汉皇帝的宝座。又施展了他非凡的文治与武功,建立了不朽的伟大业绩,流芳青史,确实理应歌颂和赞美!
我年轻做木工时,有个同行好友 — 于文洲,他擅长打板、经常活跃在自乐班。也爱练习书法,有所长进。他前几天发给我《中兴之君汉宣帝》,阅后 大为所动,因而 令我产生了撰写此篇的兴趣。另外还有新毅 每次都热情帮忙制图,再此 都顺致衷心的感谢!
由于 这是个老故事,因而 有些情况是从电脑上择优摘录的。望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