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长征路 不忘红军恩
作者:李建兴
金秋十月,天气已经转冷。受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的邀请,10月14日,我们一行11人,在研究会会长胡晓明的带领下,外出进行研学活动。这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因为我终于有机会重走长征路,体验当年红军的酸甜苦辣......
接到邀请通知,我是非常的激动,一个晚上都没睡好觉,唯恐耽搁了出发的行程。早晨6点起床,抓紧时间洗刷完毕,立即提起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装有记录本子和笔以及充电宝的包,就赶忙走出家门。说好的是6:30出发,外面还黑乎乎的,气温非常低,按照天气预报,当天的气温最低在4度左右,我紧了紧衣服领,按照约定的地方,一路赶过去。等我到时,胡会长和党校的几位老师已经提前到了,招呼我们上车。车子开动的那一刻,大家都兴奋起来,讨论着我们将要去的位于宁夏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和甘肃会宁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而对我来说,这些未曾谋面的地方,充满着传奇、神秘、还有发自内心的敬畏,因为就是红军经过这些地方的长征,改写了我们中国的历史,为我们国家后来的革命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路上崇山峻岭,绵延不断。宽敞舒坦的高速路像一位忠实的向导,带领我们一路向前。在我们热切的期盼中,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到达了研学的第一站,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拜谒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到了山口,上书“六盘山”三个字的红旗雕塑在秋日的寒风中格外耀眼醒目。从纪念馆的入口,到我们要登顶的纪念馆主馆,还需要电瓶车的摆渡。如果要步行上山,大约还得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同样也是前来研学的,甘肃华亭县黄埔中学的师生。他们打着学校的旗帜,排着整体的队伍,在山口等待着上山。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样子,我们也被感染了。由于我们10多个人中大多年龄都较大,为了尽快上山,我们决定坐电瓶车上山。到了纪念馆,海拔已经很高,气温特别低,到处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 山上风特别大,估计有5级左右吧,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我们在广场合影,调皮的风,一会儿掀起这片横幅,一会儿又掀起那边,以至于我们照的照片上面横幅都是东扭西歪。我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英烈有感,让热情的风在和我们前来研学的人打招呼呢。
怀着虔诚的心情,我们拾级而上。在路中间,“牢记初心使命”几个大字镶嵌其中。走完台阶,“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几个大字映入我们的眼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知道了,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被誉为“胜利之山”“曙光之山”。1935年10月,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由此经过,开启了奠基大西北的革命新篇章,一首激扬豪迈的《清平乐·六盘山》从这里传遍全国。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六盘山西麓的将台堡会师,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六盘山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里,我们的红军终于化险为夷,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最终走向了陕北,走出了中国革命的一片灿烂的光明。
在纪念馆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毛主席的几幅蜡像,他老人家亲自端着油灯,站在地图面前,思考着中国下一步的前进道路和革命的未来,也就是毛主席的正确决策,才使中国的革命从从低谷逐渐转向高潮,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登上竖有“红军长征纪念碑”的纪念馆顶部平台上,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纪念碑敬献花束,对长征牺牲的英雄以示悼念......
离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坐上车子,我的心里还一直在想着讲解员在讲到我们几代领导核心对于长征精神的总结和评价,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那铿锵有力的对长征精神表述,让我的心里产生强烈的震撼: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凭吊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以后,我们又来到了研学第二站,甘肃会宁会师纪念馆。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三塔合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塔身前。为了纪念英烈,在讲解人员的组织下,我们在塔前一一献花缅怀,同时在三鞠躬以后,我们举行了简朴而又庄重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缅怀活动结束后,我们聆听了讲解员的详细讲述。
据讲述,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内有历经烟雨的红军会师楼、红军联欢会会址,有傲视苍穹的会师纪念塔,有红军总司令部、红军总政治、红一二四方面军指挥部等旧址10余处, 有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将帅碑林长廊等景观和建筑,有革命文物1399件。而这三个合围的会师纪念塔,其实就代表着在会宁会师的红军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他们的会师,成为我们红军队伍日渐壮大的的重要标志,也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力量支撑。
进入纪念馆内,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和当时会师的一些领导塑像,他们充满自信,目光刚毅,显示出对中国革命发展坚强的决心和信心!步入馆中,红军当年用过的一件件实物,让我仿佛想起了那段曾经的峥嵘而又艰难的岁月,在经过雪山、草地等长途跋涉的考验后,我们三大主力会师,真的是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开心场面。
是的,这次会师,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曙光己经到来,我们的红军,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折磨,即将带领我们人民走向胜利,走向灿烂的明天。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场馆独特的设计。场馆里有两个口,从入口进去的时候,我们感觉是黑乎乎的,就代表着我们过去那段黑暗的年代,在经过革命岁月的磨炼后,尤其在红军会宁会师期间,在大墩梁阻击战中,红军以红四方面军第五军副军长罗南辉及88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慢牛坡战斗中, 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师长柴洪宇及2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为代价,经过我们红军的浴血奋战,英勇斗争,我们红军终于在会宁胜利会师,最后一个出口是亮堂的,意味着我们的革命走向光明,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风雨遮不住青山的巍峨,岁月带不走我们红军长征的的丰功伟绩。作为我们共和国建国后的新的一代,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会宁的参观结束了,我们一天的研学活动也告一段落。在返回的途中,车子穿行在夜间空旷的高速路上,两边的山在快速的向后褪去。重走长征路,这一路走来,我的感慨颇多,心潮澎湃。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是对我的震撼,却依然让我难以释怀。我在想,什么让我们的红军战士能够勇往直前而毫不畏惧?是什么让我们的伟人们能和战士一起同甘共苦而毫不动摇?我想,应该就是我们的长征精神,是它激励了我们的红军,就是它从过去到现在,甚至到将来,同样在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祖国儿女,为了祖国的发展繁荣、富强壮大,把祖国美好的明天描画......
11点多,我们终于返回到我们长武县城。进入县城,花灯初上的城市景象,让我真的感觉好像穿越了一个世纪,从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一下子步入了一个繁华的都市。这几年,我们长武县城建设日新月异,绿化、美化、亮化,使得城市品位迅速提升,我们市民的舒适度节节攀升,我们的小城,成为了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一个缩影!
青山不老,人间有猜。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革命先辈,使他们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美好的生活。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重托,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先辈们和烈士们能够含笑九泉!

作者:李建兴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协会员,咸阳文学院副院长,咸阳文学院长武分院院长,长武县作协主席,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世界文学》签约作家。有多篇作品发表于《西北作家》、《作家在线》、《一江文学梦》、《海南诗刊》、《网易》、《丝路都市文化汇》、《家乡记忆之大美咸阳》、《三秦文学》、《大秦文萃》、《美丽长武》、《精短小说》、《咸阳日报》、《长武文艺》等各类网络平台、媒体报刊。始终秉承“心之所想,笔之所至”的写作理念,书写百态人生。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