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感悟】择日(76)
在我认为:人,可以不优秀,也可以不成功,但你必须懂感恩,并必须具备起码的善良与良知——晨曦
很多时候,你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都是真的。对一些这样的事情,有些人会觉得理所当然。
有一个村庄,出了二位能人,在外打拼多年,有了些积蓄,便想着回乡做点好事。
在农村做好事,无非就是给点钱,修条路,给贫困家庭一些象征性的补贴。开始大多数人都能感到高兴,必竟这些都是意外所得,是别人的爱心赞助的。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他们开始站在道德的高地来评判这二个人了,给他们实惠多的成了真正的好人,给得少的那个众所矢之,各种难听的谣言铺天盖地,怎么过瘾怎么编排。
于是,这个村庄的小康之家都不敢露富,再有钱也不敢声张。有一天我路过一家人家,看门口摆了张竹椅都快散架了,便跟主人说:我有二张正好不用,她可以去搬张回来。
记得即是一个春天的傍晚,路上行人很少,她一把将我拉进门,看下四周无人,引我上二楼,
二楼虽没什么特别,但干净整洁,她从柜子里取了些点心,说是给我作茶点,然后无奈地说道她的种种苦处,我听着算是明白了一些。
前些年,她在城里经营一家小杂货店,生意一直还可以,手中有些积蓄,准备返乡修建祖屋。自打报告起,邻居和亲戚的各种刁难让她打了退堂鼓,房子不打算建了,便有亲友来借钱。她开始几千几千敷衍着,口子越开越大,后来都借出去了。这几年生意不好,孩子大了,想着借出去的钱能否还回来一部分,结果刚一开口,便遭来众人的指责。无非说她忘恩负义,小时候怎么怎么对她好,尔今发达了,不懂报恩了。
后来,她被逼得理屈词穷,无路可走,便只好作罢。即便是如此,众人仍不甘心。她只好装穷,说生意做不下去了,回乡暂住,看看能不能消停些。
她给我说了她接下来的打算,对祖屋是有感情的,但现在老人都不在了,为了避免烦心事,短时间内不打算回来了,所以竹椅也用不上了,并再次感谢我的好意。
我起先听着,觉得不可思异,但听着听着触动了某根神经,想想自己身边的一些荒唐事,无奈地摇头笑笑。
乡贤回乡,修建祖宅,理应受到各种礼遇,必竟他们是带着一份乡愁回来的,当年离家外出念书、打拼成功,应该是家乡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也正是有也样一代代的年轻人,我们才会有希望的未来,为什么要百般刁难与阻挠呢?这些问题无法延伸探讨下去。
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其实优秀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但善良是能从一些小事中体会到的。成功,也是相对的,而感恩却是一种生活态度。尤其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具备起码的良知。那么,我们的道德底线,到底该画在哪里呢?
晨曦,2024年十月于西南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