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作家的心有了高度,就会在攀登中实现自我——拜读王广杰文友的散文集《通红的炉火》有感 文/布纹
6月中旬,收到广杰文友的第一部个人专著《通红的炉火》散文集。我惊喜地发现:原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现在的名誉主席、国务院确认的新时代文化领军人物蒋子龙老师为该书提写了书名和寄语,大力赞扬了“天重文化和天重精神”。这绝不是因为他们同是“天重”人!另外,享誉津门文坛的、德高望重的滑富强老师为该书作了序。全书17万字的《通红的炉火》散文集共分为《天重篇》《亲情篇》《五子篇》《岁月篇》《友情篇》五大部分。
他的散文给我总的印象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绝大部分篇幅都在千字左右,最长的几篇如《在天重的日子》《我的岳父岳母》等,约2300字。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一样,办事干净利落,简明扼要,一锤到底,短而有力。读他的作品,有时候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情真意切,摄人心魄;有时候如盛夏清风,沐之舒怀。作家都是靠有一定影响力的、令读者多年难忘的优秀作品立足的,而不是靠加入了哪一级作家协会或者是什么学会,担任了什么职务来壮声威、图虚名的。广杰创作思路开阔、活跃而缜密,而且非常刻苦、勤奋,他走到哪里,创作就到哪里,而且情真意切,使读者耳目一新。

悠悠天重情,当他17岁由学挍迈入社会,走进天津重型机器厂,穿上那一身白色帆布工作服和鹿皮大头鞋,成为先进工人阶级的一分子时,他在照相馆留下了炼钢工人永久的纪念!在天重的25年中,工人阶级的高贵品德教会了他坚强、知足和感恩,并且化为终身受用的无尽财富。在文学艺术方面他也崭露头角,写宣传报道的文章,参加宣传队,能歌善舞的他参加了天津工人文化宫的演出等,尤其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河北区业余大学》宣传报道班学习,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980年至1981年,连读两年被评为全厂先进个人。从下到上都看到了王广杰这个青年绝不是痴傻呆苶的孩子,因此,一次次的工作变动,一次次的临危受命,他都克服了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彰显出他与天重的水乳交融的生命体验。人们常说“往事如烟”,其实,往事怎么会如云烟般地飘散得无影无踪呢?在广杰的心灵中,他都是用真诚致谢一心牵挂的朋友;用珍惜守护一见如故的缘分;用感恩的心走好脚下的路。在他的《通红的炉火》中,充分显示出那种“往事像疯涨的青草淹没了他的脚面”。请看他的散文《蒋子龙师傅天重情点滴》《保姆王姐》《梦中相见》《我的岳父岳母》等感人至深的篇章及其段落吧:“岳父、岳母走了,走得那样安逸,那样无声无息,唯恐惊扰这个喧闹的世界。他们将身后的事一切留给了我,我要用有生之年尽丈夫所能,让妻子过得更加幸福快乐,以告慰岳父岳母在天之灵。我感恩岳父岳母与我长达40年的情谊,感恩他们把女儿嫁给我,感恩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岳父岳母,我爱你们!”从广杰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胸襟、境遇以及人生、人性和世界观,可以体味到文章的弦外之音和意外之妙,他那种对爱情婚姻的忠诚甜蜜与喜悦溢出纸外,一件件伤感的事情隐藏在新鲜的疼痛之中。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他对亲人们和自己青春的回眸与眷恋。通过他的心路历程——作品,使读者认识到真正的好男人——王广杰! 2018年, 老王家的第五个小子王广杰创办了文化新媒体微刊,公众号的名字为《五子天地》。近几年来,《五子天地》釆访并报道了不少文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在天津文化界搞得风生水起,进一步展示了广杰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多才多艺。 在作家队伍中,一般作家都是累死累活地出作品;个别的作家是大轰大嗡、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干地出作品,作品的生命力很短;而有才能的作家则是不声不响,玩着就作品,而且作品的生命力极强,不得不令人拍手叫絶!广杰虽然已经迈过人生的花甲进入古稀之年,但是,我却感觉到在天津的老年作家队伍中,广杰又是一位甩笔叩问心灵的人,是我们的同路人。在无止境地文学创作路上,我深信广杰已经看到了继续奋进的广阔空间。我期待着他再一次令人刮目相看的新作品问世。

责编 :布纹、许壮楣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艺创作社王广杰、许壮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