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邂逅光头山红叶
贺罡
初闻“光头山上观红叶”,总觉得“光头山”与“红叶”有点不搭的感觉。踏入林区,才知道光头山名为“光头”,是指光头山的众多山头都簇拥着低矮灌木丛,远远看貌似光头,其实不然。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云:“光头山形如荷盖,高撑云汉,苍翠连天,风雷出其巘岫,冰雪浮于云端,绝壁万仞”,每每“河谷花开鸟鸣”“山顶已白雪皑皑”。说光头山十分险绝,有200多平方米的山顶只长苔藓,不长其他植被,故称光头。与天全光头山的名字源于雍正年间果亲王与土司之女高脉邂逅并产生爱情的传说相比,此“光头山”或许少了些许浪漫。
其实,位于广元旺苍的光头山,是米仓山和盐井河的界山,系旺苍境内第二高峰。伴着盐井河溯流而上的川陕路,是一条经历了三千多年变迁的米仓古道。盐井河两岸涛声不断,挺拔的峭壁云遮雾绕。站在河谷仰望陡峭的山崖,却是簇簇红叶点缀其间 ; 乱石中穿行的河水泛起的水雾与河风的呼号回荡在峡谷 ; 山坡上川北农居房前屋后的枫树、柿子树、板栗树等灌木丛,亦是或红或橙的绽妍,好似飘逸在群山深处的红霞,将陡峭的崖壁点染得缤纷多彩。

陪同来自贵阳的挚友胡晓溪,自驾穿行在弯弯曲曲的景区道路,直至穿越了绝美的喀斯特地貌的山洞,才算真正走进了光头山腹地。
穿过金黄的落叶松林,沿着如蛇形的山路徒步,爬一段山峦相连,再爬一段依旧群峰相接;远远望去五彩缤纷,再远远望去依旧色彩斑斓。深绿中棕红的山脊一层一层,草绿、浅黄、金黄、橘红、殷红,由近及远一直绵延天边。直至目光的尽头,才发现一抹被晚霞染红的天空,已将漫山的红叶渲染得胭红一片,紫云一簇,金色满树,七彩斑斓,构成了一幅奇妙秀美的诗情画卷,将揉碎的美学意境融入了烟火人间。
直到我和晓溪登上了杜鹃峰观景台,才知道在光头山观赏红叶原来有如此独特的景致。盘旋在半山腰的山路蜿蜒曲折,遮天蔽日的红叶引诱着你的视线,随着海拔的攀升,色泽愈加浓烈。晓溪说深秋时节人人都“好色”,我却觉得初冬光头山才是名副其实的“劫色”大师!你看,苍翠间浅黄的椴叶,金黄的松针,鲜红的火棘,深紫的山杏,天然林、彩叶林、灌木丛,早被秋色点染。红透的野果、熟透的柿子挂满枝头,红红火火 ; 豪横的石壁、野性的大山,起起伏伏 ; 光头山的山势纵横,色彩缤纷,收纳了诗与远方最美的红云。
无疑,光头山的红叶是令人神往的,红叶似蜀锦缎面,枝叶七彩斑斓,覆盖山的连绵,置身天上人间。那山巅、那河谷,彩叶美翻,红浪滔天,远山,红云,红叶,天边……

或许是我年龄的缘故,抑或是晓溪病愈的缘故,面对此山此景,我俩的心绪竟如山峦般跌宕起伏,被满山的红叶浸染着,让人产生了一种恍若隔世的幻觉,一种远离红尘的轻松,一种结庐深山的愿景。
有道是“高林红叶得霜醉,故国青山入梦多”。近观,那些橘红、朱红、鲜红、火红,红得一塌糊涂的、已近干枯的红叶,却以顽强的根系植入峭壁,在萧瑟中依旧如火如荼地疯长,让冰冷的岩石有了温度 ; 远看,满山红叶以其恢宏的气势,燃烧了高寒千年的光头山,燃烧了这个充满希冀与执念的秋天 ; 看光头山漫山红叶的明亮诱人,看红叶以飘落的覆盖,堆积色彩缤纷,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最后一次绽放,不是生命演绎的最后一阙绝唱呢。
光头山红叶是倔强的,坦荡的。在这个晚秋般的初冬,假如你还时常为尘世俗事所困,时常为薄情寡义所累,信仰或是自尊遭遇践踏、信仰面临挑战,你大可制造一次邂逅,与阳光邂逅、与红叶邂逅、与光头山邂逅,也许,漫山的红叶能让你感受到光头山晚秋般初冬的暖意,品味一番别具一格的秋韵,收获不一样情爱的秋忆。因为光头山的生命不会枯萎,光头山的红叶正疯长着旺盛的生命力。
……………………

贺罡(亦雲),男,土家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西部新诗•散文诗创研联盟主席,《海聚》《四川诗人》副主编,《西部散文诗人》主编。中国地质作家协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出版有诗集《勘探者与迪斯科》《行书在诗意时节》《一代石油人的史诗》及各类合集20余部。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社长总编:詹仕华
副社长副总编:涂国模
主编常务副社长:程欣文
执行副社长:孔令华,李义忠,陈锡挺,珺羽,鲁小月
秘书长:李义忠
编审:涂国模
执行主编:孔令华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业务总监:珺羽
(本文音乐和插图均来自网络)
每周一、周四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