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的作家袁炳淑
刘孟领
他,七十有四,其貌不扬,身高五尺,白发顶头,百三余斤,满脸皱纹。但是只要和他一交流,给人印象,能说会道,文华满腹,令人佩服。
他,从小生长在冀南大地太行山区,老家是信都区北小庄乡中国传统村落龙门村。饱经沧桑阅历丰富的他,无论是当兵服役,还是退役后回邢台工作,样样都是争先恐后,表现优秀。尤其是近40年来业余时间宣传报道成绩斐然,动人心弦——优秀通讯员曾获“第一名”,他出书报道的抗美援朝战场“特级战斗英雄”刘桂庆,他出书歌颂的大孝之子班银成,他创作的民间故事作品曾被九家影响广泛的杂志社利用,他发表的两部长篇报告文学及三部中篇小说,都得到广大读者好评。
无名战士被连队称为大秀才。那是1974年初春,在他服役四川绵阳驻军时,以《慢字后面藏祸心》不足千字小稿发表在《绵阳日报》上,轰动了整个连队。连指导员高兴地说:“没想到你这平时文静的像姑娘的战士,还是埋没在连队里的大秀才哩!”没过几天,他被团部提名参加“新闻报道员培训班”。一个多月的集中培训,使他劲头更足,一心琢磨怎么写好宣传报道。他以敏锐的目光观察生活,留心部队所发生的各种事情,用心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认真埋头采访写作,不到一年时间,被媒体采用11篇,《绵阳日报》、《成都日报》、《战旗报》(成都军区)、还有四川省广播电台录用。因此,获得了业余通讯员见报稿全团“第一名”的荣誉称号,受到部队团党委的表彰。
他出版报道的“特级战斗英雄刘桂庆”,《情撼天地》。他利用退休后的“第二青春期”,舍家离乡,自带盘缠路费,奔赴石家庄、邯郸等地,花费七年时间,“深入主人翁生活起居中,体会了解主人翁精神,刻苦收集多方信息,不计个人报酬地无私奉献给了读者一部不到二百页、十五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把战斗英雄人物的戎马生涯、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维护朝鲜和世界安宁的战功壮举,呈现在读者面前。有血有肉的特级战斗英雄,不仅受到党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也为抗美援朝树立了中国人民大公无私的一面鲜艳旗帜!
他出书报道的《万里寻母获大爱》、被邯郸拍成了电视剧,永远流芳。他听到邯郸市广平县南张孟村,大孝之子班银成的生动事迹后,主动到现场采访、查对,硬是挤时间写出了中华民族自古流传的孝道典型,出版发行了十多万字的书籍。主人翁宁肯离婚,也坚持完成了长达17年时间、寻找亲生母亲失踪的艰苦历程。一波三折,头头是道,跌宕起伏,十分动人。于是,邯郸据此拍成了电视连续剧播放.正能正量,善缘无量!
他创作的民间故事作品,被影向广泛的九家杂志社刊用。这是30年前的事了,至今说起来,他仍滔滔不绝,异常兴奋。像北京《民间文学》、山西《民间传奇故事》、山东《故事大观》和东北《民间故事》等杂志社,稿件不优秀,一般不会录用。可是,他竟凭着硬生生的动人故事,发表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然而,他做到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他为什么能成功?
他说:“我这个生活在穷山沟的穷小子,怀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勤奋读书,刻苦写作,终于尝到了甜头,越写越愿写。”
他说:“我一辈子不会忘记在部队时集训培养过程,我一辈子不会忘记在退伍后在报社帮忙学习写作过程,我-辈子不会忘记曾经指导我写作提高的恩师!”
他,就是我们邢台无私奉献的作家——袁炳淑!
袁炳淑老师的无私奉献、正能正量,值得发扬光大——
〔无〕独有偶袁炳淑,
〔私〕无公大立书著。
〔奉〕国赤心树形象,
〔献〕策出谋刻人物。
〔正〕能正量搞宣传,
〔能〕写会作报恩赋。
〔正〕大堂皇创辉煌,
〔量〕力度德愿服务。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