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沉吟与生命的礼赞》
——读张青舜的组诗《秋之韵》
文/静川
与张青舜先生相识,缘于吉林军区原政委胡杨将军,他出了一套诗集《傲雪的雄风》委托我做的代序。也因于此,结识了张青舜和杨大伟先生。所以,这几年我常读他们的诗歌,也很留意他们的生活与创作动态。
在军旅生涯中磨砺过意志,于文字世界里抒发着真情,他就是张青舜。张青舜曾在军旅,先后在营、连基层和师、兵团级机关工作。这位对文学和音乐满怀热爱的创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精彩的作品。其诗歌、散文、评论等佳作散见于《解放军歌曲 》《前进报》《大连日报》《半岛晨报》等报刊杂志及微刊,部分作品还入编多部文学集和年选,偶有获奖。而他的《秋之韵》组诗,更是宛如秋日里的一曲动人乐章,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
张青舜先生的《秋之韵》组诗,宛如一幅用文字精心绘制的秋日之画,以其独特的意象选择、深邃的意境营造、生动的具象描绘和精妙的写作手法,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秋天。在这组诗中,诗人以敏锐的感知和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秋的诸多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秋的韵味、秋的深情以及秋所蕴含的生命真谛。
一、意象的巧妙运用
在《秋叶》中,“叶子”成为了核心意象,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那片随风飘落的叶子,既有对离去的无奈,也有对过往的不舍,更有对大树的眷恋。叶子的飘落,不仅是季节更替的象征,更是生命流逝的隐喻。诗人通过对叶子这一意象的细致刻画,引发了我们对于生命无常和命运变迁的深深思索。
“秋语”一章里,稻谷、云朵、大地、文人墨客、红叶、山水田园、瓜果稻黍、南飞雁阵等众多意象纷至沓来,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金灿灿的稻谷象征着丰收的喜悦,白绒绒的云朵寄托着思念的幽情,漫山的红叶则是秋的浓妆艳抹。这些意象的组合,让秋天不再是单一的色调和情感,而是充满了丰富的层次和多样的韵味。
秋蝉和秋虫在诗中也被赋予了独特的意象意义。秋蝉尖锐高亢的鸣叫,在诗人笔下并非仅仅是燥热的象征,而是蕴含着生命的起伏和消长。秋虫的轻音浅唱,也不仅仅是秋夜的背景音乐,更是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呼应和对生命脆弱的无奈叹息。
二、意境的深邃营造
组诗整体营造出了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在《秋叶》中,“一夜秋风至,顿时暑热消”,简单的十个字,瞬间将我们带入了秋的清凉世界,那种季节转换的瞬间感和清爽感扑面而来。而叶子的飘落,在这清冷的背景下,更增添了一份落寞和孤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秋语》所展现的意境则是辽阔而壮美的。从“金灿灿的稻谷”到“白绒绒的云朵”,从“醉美大地”到“文人墨客”,诗人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丰收与思念,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广袤的天地之间,感受到了秋的雄浑与深沉。“看那漫山漫谷的红叶,是你/饱蘸深情的浓妆艳抹/看那山水田园的惬意,是你/超凡脱俗的风姿绰约”,这几句诗更是将秋的美景推向了极致,营造出了一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让读者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秋蝉》和《秋虫》的意境则相对较为内敛和含蓄。秋蝉的默默消音,秋虫在朔风寒霜中的浅唱,都营造出了一种在困境中坚守、在无常中顺应的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意境。这种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三、具象的生动描绘
诗人在组诗中展现了出色的具象描绘能力,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秋天的种种细节和特征。在《秋叶》中,“那片随风飘落的叶子”这一具体的形象立刻出现在读者眼前,仿佛我们能够亲眼看到叶子在空中飘荡的姿态。“有对离去的无奈/有对过往的不舍/有对大树的眷恋?亦或/另有隐情”,诗人通过对叶子情感的具象化描述,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叶子的内心世界,仿佛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在向我们倾诉。
《秋语》里,“金灿灿的稻谷说/你是收获的季节/白绒绒的云朵说/你是思念的时刻”,诗人将稻谷和云朵拟人化,赋予它们说话的能力,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不同特质。“看那漫山漫谷的红叶,是你/饱蘸深情的浓妆艳抹/看那山水田园的惬意,是你/超凡脱俗的风姿绰约”,这里对红叶和山水田园的描写极其细腻,让我们仿佛能够看到红叶如火焰般燃烧的壮观景象,感受到山水田园间那份宁静与祥和。
《秋蝉》中“人们常把你/尖锐高亢的鸣叫,与/燥热难耐相提并论”,对秋蝉鸣叫的具象描写让我们能够立刻在脑海中回响起那熟悉的声音。而“但却往往忽略了/彼时的你,也会/谨为寒蝉,默默消音”,则通过对秋蝉不同状态的描绘,让我们对秋蝉的生命轨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秋虫》里“并非因你的轻音浅唱/就能唱衰秋夜。导致/月冷星寒的/还有朔风/还有寒霜”,诗人对秋虫歌声以及秋夜寒冷的具象刻画,营造出了一种清冷的氛围,让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秋虫在秋夜中的渺小与坚韧。
四、写作手法的精湛运用
1. 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 在《秋语》中,“金灿灿的稻谷说/你是收获的季节/白绒绒的云朵说/你是思念的时刻”,稻谷和云朵被赋予了人的语言和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它们所代表的秋天的意义。
• 《秋菜》中“辛勤的农者,正/领衔蔬菜大军/乘兴而上”,将农者和蔬菜都拟人化,展现出了秋天里人们积极向上的劳动场景和蔬菜蓬勃生长的态势。
2. 对比手法的鲜明呈现
• 《秋叶》中,“一夜秋风至,顿时暑热消”,通过秋风到来前后的对比,突出了季节的变化和秋的清凉。
• 《秋蝉》中“人们常把你/尖锐高亢的鸣叫,与/燥热难耐相提并论/但却往往忽略了/彼时的你,也会/谨为寒蝉,默默消音”,将秋蝉高亢鸣叫时和默默消音时的状态进行对比,引发我们对生命变化的思考。
3. 象征手法的含蓄表达
• 秋叶的飘落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无常,秋蝉的消音象征着生命的蛰伏和内敛,秋虫的浅唱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寓意。
4. 排比手法的增强气势
• 《秋语》中“还有那/瓜果稻黍香/还有那/南飞雁阵过”,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秋天的丰富和多彩。
五、诗歌的主题与情感
《秋之韵》组诗不仅仅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通过对秋叶、秋语、秋蝉、秋虫和秋菜的描写,诗人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命运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的坚韧与脆弱。
在《秋叶》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离去时的无奈和不舍,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和新生的希望。《秋语》则让我们领略到了秋天的丰收之美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秋蝉》和《秋虫》让我们明白了生命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坚守,以及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秋菜》则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即使在凋零的季节,依然有生命在蓬勃生长。
诗人的情感在组诗中也表现得十分丰富。既有对秋天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也有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无奈;既有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劳动的歌颂,也有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六、与经典诗词的呼应与创新
张青舜先生的这组《秋之韵》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古代经典的秋日诗词有着呼应和传承。古代诗人笔下的秋天,常常充满了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之情,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而张青舜先生的《秋叶》中所表达的对离去的无奈和不舍,与这种传统的秋日愁绪有着相似之处。
然而,《秋之韵》组诗又有着独特的创新之处。与传统诗词中多以悲秋为主调不同,这组诗在描绘秋天的萧瑟与凋零的同时,更着重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希望。如《秋菜》中“秋天,并不代表/凋零、枯黄/落叶身边,还有/葱翠欲滴地快乐成长”,这种对秋天积极向上的描绘,为秋日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七、结语
张青舜先生的《秋之韵》组诗是一次对秋天的深情礼赞,是对生命的诗意沉吟。通过精妙的意象选择、深邃的意境营造、生动的具象描绘和精湛的写作手法,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富有哲理的秋天。这组诗让我们在欣赏秋日美景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组优美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馈赠,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能够静下心来,聆听秋天的声音,感受生命的韵律。
【诗人简介】张青舜,网qing,曾在军旅,先后在营、连基层和师、兵团级机关工作。热爱文学、音乐,有诗歌、散文、评论等作品散见《解放军歌曲 》《前进报》《大连日报》《半岛晨报》等报刊杂志及微刊。部分作品入编多部文学集和年选。偶有获奖。
附诗:
秋之韵(组诗)
文/张青舜
秋叶
一夜秋风至
顿时暑热消
那片随风飘落的叶子
此刻,却颇有微词
有对离去的无奈
有对过往的不舍
有对大树的眷恋?亦或
另有隐情
秋语
金灿灿的稻谷说
你是收获的季节
白绒绒的云朵说
你是思念的时刻
醉美大地说,你是
人间最神奇的画卷
文人墨客说,你是
世上最美妙的诗阙
看那漫山漫谷的红叶,是你
饱蘸深情的浓妆艳抹
看那山水田园的惬意,是你
超凡脱俗的风姿绰约
还有那
瓜果稻黍香
还有那
南飞雁阵过。
所有秋光秋韵里的
五彩斑斓,皆是你
美妙绝伦的秋语
优雅动听的秋歌
秋蝉
人们常把你
尖锐高亢的鸣叫,与
燥热难耐相提并论
但却往往忽略了
彼时的你,也会
谨为寒蝉,默默消音
是关乎季节
是关乎自身?还是
另有难言之隐
秋虫
并非因你的轻音浅唱
就能唱衰秋夜。导致
月冷星寒的
还有朔风
还有寒霜
充其量,你只是
节气的先知先觉。用你
微不足道的小夜曲,为一场
迟早终会到来的严冬
披露真切秋殇
秋菜
秋天,并不代表
凋零、枯黄
落叶身边,还有
葱翠欲滴地快乐成长
且看那些生机蓬勃的
白菜、罗卜们,还有
大棚里的一片新绿
正肆意张扬
辛勤的农者,正
领銜疏菜大军
乘兴而上。用逆袭
成就一曲完美乐章
责任编辑: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