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沙棘】偶得作者\翠柳
串上金黄盈满香,寒风摇动挂轻霜。
不知多少酸滋味,趣向人生细品尝。
赏析: 整体结构:
这首诗结构简洁明了,共四句,每句七言,符合绝句的规范。前两句描述沙棘的景象,后两句则转向对人生的感悟,形成了由物及人的结构布局。
起承转合:
起:“串上金黄盈满香”
起句以沙棘果实的金黄色泽和香气为切入点,形象地描绘了沙棘果实的诱人之处。金黄和盈满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丰收的喜悦和果实的诱人气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明快而充满生机的基调。
承:“寒风摇动挂轻霜”
承句进一步描绘了沙棘的生长环境。寒风摇动和挂轻霜两个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寒冷而恶劣的氛围,与起句中果实的诱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沙棘果实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也为后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转:“不知多少酸滋味”
转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突然转向对沙棘果实的味道的探讨,以一种设问的方式引发了读者的思考。酸滋味不仅是对沙棘果实味道的直接描述,更象征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和种种不易。这一转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最后的合句做好了铺垫。
合:“趣向人生细品尝”
合句将诗歌的主题升华到了人生哲理的层面。它以一种乐观而豁达的态度,鼓励读者在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时,要像品尝沙棘果实一样,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给予读者以积极的启示和鼓舞。
立意角度: 作者以摘沙棘这一日常小事为引子,巧妙地将其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对于人生酸甜苦辣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这种以小见大、寓理于事的写法,使得诗歌立意深远,引人深思。
意象运用:
“串上金黄盈满香”一句中,金黄和盈满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沙棘果实的诱人画面,既展现了沙棘的色泽之美,又突出了其香气之浓。而“寒风摇动挂轻霜”则通过寒风、摇动和轻霜等意象,描绘了沙棘生长环境的恶劣,与果实的诱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张力。
意境营造:
整首诗通过沙棘这一具体事物,营造出了一种既艰苦又充满希望的意境。前两句通过描绘沙棘的生长环境和果实特点,为后两句的人生感悟做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不知多少酸滋味”和“趣向人生细品尝”等语句,将读者的思绪从沙棘引向了更为广阔的人生领域,使得诗歌的意境得以升华。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串上金黄盈满香”一句中的“串上”和“盈满香”分别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使得沙棘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而“趣向人生细品尝”一句则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沙棘的酸滋味与人生的酸甜苦辣相类比,使得诗歌的寓意更加深刻。
动词应用:
诗中的动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如“摇动”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寒风中沙棘枝条的摇曳姿态;“串上”和“品尝”则分别突出了沙棘果实的诱人特点和人生感悟的深刻性。这些动词的运用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感得以增强。
韵律和谐:
这首诗的韵律和谐,节奏明快。每句七个字,四句一韵,符合绝句的韵律要求。同时,诗中的平仄相间、押韵工整也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摘沙棘】偶得,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结构和生动鲜明的意象运用,营造出了一种既艰苦又充满希望的意境。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恰当的动词应用,使得诗歌的表达效果得以增强。整首诗韵律和谐、节奏明快,易于传诵且寓意深刻,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