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口乡有棵千年黄连“战马亭”
牛金元/文 沈书宇/图
据《中国泌阳古树名木》一书所载,在泌阳县黄山口乡山庄自然村的山坡上,有棵外型似战马,根部似阁亭的老黄连木,树龄在1500年左右,树高10米,胸围5米,冠幅东西长度8.9米,南北宽度6.6米。这棵古树生长在海拔只有300多米的黄山脚下,不算高山,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地人盛传这棵古树系刘秀的战马所变,刘秀在此树下生活18个年头,他称帝后不忘旧情,下诏封这棵树为“战马亭”,使其生生不息,至今香火不断,成为古树名木。于2011年被泌阳县委、泌阳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保护,建档编号挂牌管理。
老黄连树的外型似战马 老黄连树的根部似阁亭
有关这棵古树名木“战马亭”的历史典故,应从“王莽撵刘秀”说起。人们传说中,西汉末年,国家衰败,内困外忧,汉哀帝不理朝政,吃喝玩乐。一日,内侍臣柴杰陪哀帝出宫游山玩水。当他们君臣一行出洛阳南巡来至伏牛山玉皇顶时,突然从山涧窜出一条腹如水桶,身长几丈、眼似铜铃的黑色草蟒。汉哀帝吓得面色苍白,倒退几步。柴忠抬头细看,屈指一算,马上劝说道:“万岁爷莫害怕,这条蟒蛇不是害你的,而是专来给您保驾护航的!”心怀鬼胎的汉哀帝半信半疑,不听劝告,遂恶意萌生,猛地从腰间抽出“天子宝剑”向大蟒砍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手起剑落,大蟒身首异处,鲜血飞溅,大蟒的亡灵顿时化作一股黑烟,升到半空中,向汉哀帝哭诉道:“小臣本是此山中修行有道的千年蟒蛇,今天特奉玉皇大帝圣旨,下山辅佐你刘家江山不倒。谁知你这个昏王有眼无珠,不由分说就夺去了小臣的性命,今日你要还我命来!”汉哀帝吓出一身冷汗,顺口道歉说:“朕在这深山老林中,怎能还你性命?等朕到了平地,再想法补偿还命吧!”“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那就一言为定,等到了平地(帝)的时候,我一定去报这一剑之仇!”说罢,亡蟒的灵魂满怀愤恨,渐渐散去了……。
回宫不久,汉哀帝驾崩,皇位便传给了他的太子汉平帝。皇帝有“九五”之尊,能金口玉言,汉哀帝的承诺,便给他的皇位继承者汉平帝带来了灭顶之灾。
且说亡蟒转世后,投胎南嶺一个蛮夷小国,生下来后成为小国太子,天意安排,老王以“亡蟒”的谐音为太子取名为“王莽”。十八年后,老王晏驾,太子登基,王莽成为国王。他为了报仇雪恨,主动寄人篱下,委曲求全,向大汉王朝俯首称臣。连年进贡。又过了十八年,他将自己如花似玉的小皇姑女儿也当作“贡品”献给汉平帝。汉平帝一看,她有倾国倾城之美貌,便立封为皇贵妃,并封王莽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安国公,在朝中独揽大权。
是年八月中秋节,安国公为了报仇雪恨杀掉汉平帝,借口为平帝皇上大摆生日寿宴,偷偷地在酒中下毒药,三杯椒酒过后,汉平帝当即七窍流血,中毒身亡。汉平帝尸骨未寒,王莽就改朝换代,自立为王,并狠心地把已经怀孕的亲生女儿打入冷宫。不久,女儿在冷宫中生下汉平帝的儿子刘秀。汉平帝的近臣柴忠怕王莽加害小幼主,就大义灭亲在婴儿刘秀女出生的当晚,采取“掉包计”,偷龙换凤,以自己的亲生女儿换下皇子刘秀。柴忠怀抱幼主刘秀,骑上战马,连夜逃亡。一路上,风餐露宿,饱经了颠波流离之苦。一日,当他俩行至泌阳县北部的小黄山时,人困马乏,柴忠怀着小幼主和衣躺在山坡下进入了梦乡。此时,从树丛中突然窜出一群猛虎,将战马活活咬死,你撕我夺,一顿饱餐,逐渐离去。见此情景,柴忠吓得浑身发抖,呆若木鸡,紧抱幼主,躲在暗处,不知所措。突然一声巨响,眼前立即呈现出这棵远看似战马,近观像亭阁的黄连树。据传,这棵古树正是这匹战马的灵魂所变化,是奉玉皇大帝旨意变树保护幼主在此避难的。忠于幼主的柴忠无处可去,便把此树作为房舍,以此为家,改名换姓,声称为“父子”关系,长期隐居。待刘秀懂事后,便教他习文练武,打猎挖药,垦荒种田,过起了耕读生活,刘秀趁外出 赶集的机会,逐渐结识了四周一帮子农民朋友。
待刘秀长到十八岁那年,柴忠才向刘秀说明了原由。刘秀悲痛欲绝,满怀复国之志,发誓夺回汉室江山。于是,他便动员几年来外出赶集结识的邓禹、吴汉、马武、岑彭等一帮子农民朋友,史称“二十八宿”来到黄山“战马亭”聚义,众弟兄喝血酒,拜把子发誓言,决心同甘苦,共患难,竖起义旗,招兵买马,誓死推翻王莽。王莽得知后,亲帅10万重兵,对刘秀义军围追堵截,这才演绎出王莽撵刘秀的许多动听的民间故事。刘秀带领这一帮子农民子弟,南征北战,东杀西闯,众志成城,终于由弱变强,由败转胜,最终打败了王莽,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东汉王朝,号称“兴武中兴”。刘秀是一位开国明君,称帝后胸怀感恩之情,封与其相依为命的柴忠为“万户侯”,官至一品,食邑南阳郡,对保驾有功变成古树的战马谥封为“战马亭”,古树受封,名扬千里,达官显贵,路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跪拜古树,世代传承,此风俗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受封为“战马亭”的老黄连树,既谱写出璀璨的历史,又诠释着时代的辉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该村党支部书记宋定兴情系绿水青山,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