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冷雨
第23期
特别忠告:
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 文学论文之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任何媒体均不得转载!




冷剑无双,实名殷晓剑,1977年生人。涉猎广泛,且在诗歌、散文(含文言文)、小小说、古诗词新解等方面小有研究。目前是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江苏盐城市作协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文学天地百花齐放的利弊
作者:冷剑无双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文学天地百花齐放现象的利弊。通过对文学发展历程、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分析,阐述百花齐放给文学创作、文学接受者、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带来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剖析其可能产生的诸如质量参差不齐、价值导向混乱等弊端。最终强调在鼓励文学百花齐放的同时,应积极引导文学健康发展,以实现文学价值的最大化。
一、引言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座广袤无垠的花园,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孕育出五彩斑斓的花朵。从古老的口头文学到如今丰富多彩的书面文学,文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思想的不断演进和文化的多元交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类创造力的无限性、思想的多元性以及对世界认知的多样性。然而,如同任何复杂的现象一样,文学天地的百花齐放也具有两面性,深入剖析其利弊,对于我们理解文学的本质、推动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文学天地百花齐放之利
(一)丰富创作形式与风格
1.文学体裁的拓展
在文学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下,文学体裁不断推陈出新。从传统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大体裁出发,不断衍生出众多独特的子体裁。诗歌领域,除了传统的格律诗,现代诗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自由诗打破了格律的束缚,让诗人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情感和思想;散文诗则融合了诗歌与散文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节奏传达深邃的意境。小说方面,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不断被突破,现代小说出现了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独特类型。意识流小说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来构建情节,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将现实与魔幻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学景观。戏剧领域,除了传统的话剧、歌剧、舞剧,现代还出现了实验戏剧等新形式,打破了传统戏剧的表演模式和舞台限制。这些新的文学体裁和类型的出现,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天地,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体裁形式。
2.写作风格的多元化
不同的作家由于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多元化的写作风格。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家如巴尔扎克,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社会的各个层面,展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家如拜伦,充满激情地描绘理想中的世界,表达对自由、爱情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荒诞派风格的作家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通过荒诞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生活的无意义和人类的困境;意识流风格的作家如弗吉尼亚·伍尔夫,深入人物的内心意识,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呈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这些不同的写作风格相互交织,构成了文学风格的多元画卷。多元化的写作风格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而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来反映人类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使文学能够更全面、深入地触及人类心灵的深处。
(二)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1.传承本土文化
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学百花齐放是本土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民间文学是本土文化的瑰宝,它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了数千年。民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朗朗上口的节奏,记录了民间的生活百态、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世界。例如,中国的陕北民谣,歌词中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劳动场景以及人们对爱情、生活的质朴情感;而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则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游牧生活、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神话传说也是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希腊神话以其丰富的神祇体系、奇幻的故事内容,传达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的思考,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主题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各民族的史诗更是本土文化的集大成者,如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们不仅是文学巨著,更是印度文化、宗教、哲学等多方面的重要载体,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唱和书写,将印度的古老文化传承至今。
2.跨文化交流
百花齐放的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通过翻译的力量,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的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深刻的佛教文化内涵,西方读者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以及民间文化;同样,西方的文学名著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传入中国后,中国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19世纪俄国的社会风貌、战争场景以及贵族和平民的生活,了解俄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性格。这种跨文化的文学交流,不仅增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还促进了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相互影响,例如,日本文学在近现代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在文学形式和创作理念上发生了变革,同时,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幽玄等美学观念也对西方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被西方作家所借鉴。
(三)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
1.兴趣爱好的契合
读者群体是多元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百花齐放的文学作品正好能够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对于喜欢冒险和探索未知的读者来说,冒险小说如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提供了充满惊险刺激的故事,带领读者畅游神秘的海底世界;对于热爱历史的读者,历史小说如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等,以文学的形式重现历史的风云变幻,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对于钟情于情感故事的读者,言情小说以细腻的情感描写、曲折的爱情情节吸引着他们。此外,还有科幻小说满足读者对未来世界的好奇,侦探小说满足读者对推理和解谜的兴趣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挑选适合自己的作品,就像在一个巨大的文学花园里挑选自己喜爱的花朵一样,这种契合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2.启发思想与拓宽视野
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是读者思想的宝库和视野的窗口。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哲学小说如加缪的《局外人》,通过主人公默尔索的经历,探讨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科幻文学如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以宏大的宇宙观和对人类未来社会的想象,引导读者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类文明的走向等问题。同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品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读者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时,仿佛置身于不同的世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从而打破自身的局限,形成更加开放和多元的世界观。
(四)推动文学理论发展
1.新理论的产生
百花齐放的文学现象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同风格、流派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为文学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思考方向。例如,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促使了众多新的文学理论概念的产生。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以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文学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结构模式;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则引发了关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互文性等概念的深入探讨。后现代主义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开放的,不存在固定的、单一的解释,这种观点打破了传统文学理论对文本意义确定性的追求。此外,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是文学百花齐放的产物,随着女性作家的崛起和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从性别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性别权力关系等问题,为文学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2.理论的多元互补
在文学天地百花齐放的背景下,各种文学理论相互竞争、相互补充。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强调文学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认为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而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则更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如语言、结构、技巧等。这两种理论看似对立,但实际上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上揭示了文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而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则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精神分析文学理论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将文学作品视为作家潜意识的表现,这种理论与其他理论相互补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情节发展等问题。不同文学理论之间的多元互补关系,使文学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理论体系,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方法和视角。
三、文学天地百花齐放之弊
(一)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1.创作门槛降低
随着文学创作的普及化和发表平台的多元化,文学创作的门槛逐渐降低。在传统的文学出版模式下,作品需要经过严格的编辑审核才能得以出版,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作品的质量。然而,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大量的网络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了便捷的发表渠道,任何人只要有创作的意愿,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这种低门槛的创作模式导致了大量未经严格训练、文学素养参差不齐的创作者涌入文学领域。许多网络文学作品存在着语法错误、逻辑混乱、情节老套等问题,这些作品的大量存在降低了文学作品的整体质量。此外,一些自助出版模式也使得一些质量不高的作品有机会以纸质书的形式出版,进一步加剧了文学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2.缺乏深度与内涵
在文学百花齐放的浪潮中,部分文学作品为了追求市场效益或迎合大众的短期阅读需求,往往缺乏深度和内涵。一些流行小说过于注重情节的刺激性和表面的娱乐性,例如某些玄幻小说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幻想世界,但在人物塑造上却十分单薄,情节发展往往遵循简单的套路,缺乏对人性、社会、道德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这种缺乏深度的作品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吸引读者的眼球,但难以给读者带来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启迪和情感共鸣。此外,一些快餐式的文学作品为了追求快速更新,忽视了对作品质量的精心打磨,导致作品内容空洞,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二)价值导向混乱
1.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百花齐放的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其中一些不良价值观可能会对读者产生负面影响。在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文学作品作为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类思想的载体,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这种多元化。然而,一些文学作品宣扬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例如,某些都市小说过度美化物质享受和金钱至上的观念,将人物的成功定义为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的满足,这种价值观的传播可能会影响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价值取向,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偏离正确的价值观轨道。此外,一些文学作品中存在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而且对读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2.难以形成主流价值共识
由于文学作品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在社会范围内难以迅速形成统一的主流价值共识。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主流价值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文学作品的百花齐放使得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冲突,读者在面对众多不同价值观的作品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例如,对于一些涉及伦理道德争议的作品,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态度,这种分歧可能会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导致在一些重大的道德、伦理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的看法,从而影响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三)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
1.商业炒作与营销手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学作品的百花齐放也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出版商和营销机构过度使用商业炒作和营销手段。他们往往通过制造话题、炒作作者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关注,而忽略了作品的实际质量。例如,一些所谓的“畅销书”并非因为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而畅销,而是因为出版商的大力炒作。这种商业炒作可能会使一些平庸的作品获得过高的关注度,而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却因为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而被埋没。此外,过度的商业炒作还可能会误导读者,使他们在购买和阅读文学作品时更多地受到炒作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基于对作品本身的了解和兴趣。
2.迎合市场与媚俗倾向
部分作家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存在迎合市场需求和媚俗的倾向。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而不是从文学艺术本身的价值出发。这种倾向表现为创作一些迎合大众低俗趣味的作品,例如一些以恶搞、低俗为卖点的小说或故事集。这些作品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却损害了文学的尊严和艺术价值。此外,迎合市场的创作往往会导致作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因为作家们都在追逐市场上流行的题材和风格,而忽视了文学创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四)对传统文学经典的冲击
1.经典地位的挑战
百花齐放的新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学经典的地位构成了挑战。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文化消费方式的多样化,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读者更倾向于阅读新的流行文学作品,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传统文学经典由于其创作年代久远,语言和文化背景与现代读者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也使得一些读者对经典作品望而却步。此外,一些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强调文学的当下性和创新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文学经典的权威性。如果传统文学经典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化。
2.经典解读的偏离
随着新文学思潮的发展,一些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可能会出现偏离传统和歪曲的情况。现代批评理论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解读,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经典作品的内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后现代主义的解读方法可能会过度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忽视了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原意。一些解构主义的解读可能会将经典作品拆解成零散的元素,破坏了经典作品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这种对经典作品解读的偏离不利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正确传承和发扬,可能会导致读者对经典作品产生误解。
四、应对文学天地百花齐放弊端的策略
(一)提高文学批评的引导作用
1.加强专业批评
专业的文学批评家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涵、文化意义、语言技巧等。专业批评家应避免单纯的主观喜好,而是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作品。例如,在评价一部小说时,既要分析其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优劣,也要探讨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和思想价值。此外,专业批评家还应积极参与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建设,通过对新的文学现象和作品的研究,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文学批评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2.大众批评的规范
鼓励大众参与文学批评是丰富文学批评生态的重要举措,但需要对大众批评进行规范。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文学批评教育活动,提高大众的文学批评素养。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文学批评课程,或者在社会上举办文学批评讲座、培训等活动,让大众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另一方面,建立大众批评平台的审核机制,对一些恶意诋毁、低俗、不理性的批评内容进行过滤。大众批评平台可以设置举报机制,鼓励读者对不良批评内容进行举报,同时对优质的大众批评进行推荐和奖励,引导大众批评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文学教育
1.学校文学教育的强化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应进一步强化文学教育的比重和质量。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阅读习惯。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学课程,如童话赏析、诗歌朗诵、经典文学阅读等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文学作品。在中学阶段,文学教育应更加注重作品的深度解读和文学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在大学阶段,应设立多样化的文学专业和课程,除了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史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比较文学、文学与文化等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学社团、举办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
2.社会文学教育的推广
在社会层面,要大力推广文学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为民众提供丰富的文学阅读资源。公共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活动、文学讲座、作家见面会等活动,吸引读者参与文学阅读和交流。社区文化中心可以开展文学兴趣小组、文学辅导班等活动,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学教育服务。此外,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推广社会文学教育。例如,创建文学类的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通过这些平台发布文学作品赏析、文学创作技巧讲解、作家访谈等内容。这些新媒体形式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的特点,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文学。而且,新媒体还可以实现互动功能,读者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问,与创作者或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文学学习氛围。
(三)完善文学市场监管机制
1.出版审核制度的严格化
出版机构要承担起把好文学作品质量关的重要责任,严格执行出版审核制度。在审核过程中,不仅要对作品的文字、语法等基本要素进行审查,更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价值观导向。对于存在低俗、暴力、色情内容或者宣扬不良价值观的作品坚决不予出版。同时,要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审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对于网络文学平台,也要加强监管力度。网络文学的发展迅猛,其影响力不容小觑,要建立健全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机制,要求网络平台对上传的作品进行严格的初审,相关部门再进行抽检,双管齐下,确保网络文学作品符合社会道德和文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2.打击商业炒作与不良竞争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学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商业炒作与不良竞争行为。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商业炒作和不良竞争的行为标准,例如,对于夸大作品内容、制造虚假销量数据、恶意诋毁其他作品等行为要进行处罚。加强对出版商、营销机构以及作家自身行为的监管,要求他们在市场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对发现的商业炒作和不良竞争行为进行举报,一旦查实,对违规者给予严厉的处罚,从而维护文学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让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凭借自身的质量和价值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四)促进经典文学与新文学的融合
1.经典文学的现代解读
鼓励学者、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现代解读。这种解读要在尊重经典原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文化现象和读者的阅读需求。例如,可以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红楼梦》中人物的复杂情感和性格成因;从现代社会性别平等的视角重新审视《简·爱》中女性意识的表达。通过现代解读,拉近经典文学与现代读者的距离,让经典作品中的智慧和魅力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光彩。同时,现代解读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如撰写解读文章、举办专题讲座、制作解读视频等,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现代意义。
2.新文学对经典元素的借鉴
新文学作品可以积极借鉴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秀元素。经典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物塑造经验、叙事手法和主题思想等。例如,新小说可以借鉴《水浒传》中对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借鉴《聊斋志异》奇幻的叙事手法来创作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奇幻文学。这种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新文学作品借鉴经典元素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使作品在体现现代性的同时,也能扎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
五、结论
文学天地的百花齐放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又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其积极方面体现在丰富创作形式与风格、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以及推动文学理论发展等多个重要领域。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百花齐放过程中产生的诸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价值导向混乱、市场竞争负面影响以及对传统文学经典的冲击等弊端。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提高文学批评的引导作用,无论是加强专业批评还是规范大众批评,都能为读者提供正确的阅读导向;强化文学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全面入手,提高全民的文学素养;完善文学市场监管机制,严格出版审核制度并打击不良竞争行为,保障文学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经典文学与新文学的融合,让经典在现代解读中重焕生机,新文学在借鉴经典中提升底蕴。
在未来的文学发展道路上,我们应积极鼓励文学的百花齐放,因为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但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和规范,就像园丁精心照料花园中的花朵一样,确保每一朵花都能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盛开。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中持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断为人类的思想宝库增添璀璨的明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文学百花齐放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让文学的花园永远繁花似锦,芬芳四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