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最惬意的中秋一日
杨宇峰
又逢中秋佳节,盘点已往的经历,使我最难忘的是2005年中秋节,那是我享受度节之乐最惬意的一天。
早饭后,爱人给我说:“今天中秋节,中午吃肉卤拽面,你去山上采些山韮花吧!回来做成韮花酱当配料。”我一听要做野韮花酱,口中馋水都要流出来了,以前吃过,那味道略辣带香,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说:“去时我想带上小孙子,也让他感受一下山上的景色。”爱人说:“那也行,不过一定要注意孙子的安全,他毕竟还是个五六岁的孩子。”
那山叫盘龙山,在我村东边,距离三四里远。我骑上自行车带孙子到山下,步行沿石径而上,路过誉称小娲皇宫的奶奶庙前,攀上一座小山头。山顶山坡,一簇一簇微小却生命力极强的山韮,玉白色小花正值绽放孕籽盛期,有的在杂草和灌木丛中,有的在裸露的岩石缝隙中,迎风摇曳。
有这样诱人的山韮花在眼前,我们爷孙俩当然是喜不自禁。我弯下腰采撷,右手将细细的韮茎掐断一节,递在左手中握存,采撷一会儿便成一束,放在一个显眼的石岩上,然后再继续采。
小孙子也学着我的样子,用稚嫩且苯拙的小手慢慢采撷,采了一小束后,兴奋地用手在我面前晃晃,显然是向我“表功”,或者是自己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劳动,而感到无比骄傲的一种表情。
看小孙子那天真可爱的样子,我心中甭提多高兴了!在这空旷高阔的山顶上,又从事采韮花这样独特的劳动,那种山头携孙的愜意,比起在庭前绕膝弄孙来,更有别样的野趣之乐。
忽然远处传来几只蝈蝈的叫声,那种清脆的天籁之声,带着几分大山的回音,使寂寞的山岭顿时灵动了起来。
以前,蝈蝈很多,秋天谷子叶上,谷穗上,豆蔓上,是蝈蝈的王国,任其栖息、跃越、歌唱,将秋天嬉弄的热热闹闹。人们多捉回家去,用高梁秸编织个方形的蚰子(蝈蝈的别名)楼,挂在院子的隔条(晒衣被的悬绳)上,喂些菜叶、南瓜片,任其高歌,一种田野中的秋声,在家便可听到,也是辛劳的农民一种野趣享受。
我曾亲自捉过蝈蝈,编织过蚰子楼,也赶过那年那月的“时尚”。
多年来,由于大田庄稼治虫喷洒农药,蝈蝈几乎濒临绝迹,这时听到这久违的蝈蝈声,自然勾起了那一段深刻的回忆。
小孙子从来没听到过这种叫声,更未见过蝈蝈。便好奇地问我这是什么在叫,我给他形象地描述了蝈蝈的形状,也讲了那段捉蝈蝈、养蝈蝈的情景。他提出让我去捉一只,我便费尽周折,还就是捉到一只给他看。
蝈帼形似蚂蚱,体形略大些,通身绿色,后腿长而健壮可弹跳很高很远,两侧翼翅震动发出吱吱的响声,看起来非常可爱。 孙子爱不释手,他想带回去,让我编织个岫子楼养起来。
我给他讲了蝈蝈现在濒临灭绝,应该加以保护的“大道理”,没想到他居然听明白了,还说那就放了它吧。我为孙子这么小就这么明白事理,感到十分的高兴。
从山上采野韮花回到家,爱人熟练地很快就做成了韮花酱,中午的拽面加上这样辣中透香的调料,全家人吃了个不亦乐乎,真是一顿难忘的中秋美餐。
午饭后,我稍事休息,便又应南胡村一位诗友之约,骑上自行车出发了。
这位诗友叫胡建邦,那时约60岁,中等身材略胖,圆盘脸,眉宇间透着一股文质之气,与人交谈,时不时会说上几句既幽默又得体的之乎者也古文之词。他虽然仅读过三年小学,但靠后来的勤奋自学,获得了较渊博的知识。他放过羊,当过副村长,但还是位远近闻名的乡土诗人,自号太行农夫。
他当时与我同是响堂诗社的辑编,他任主编,我任执行主编。他还是胡村迎春诗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他不仅书法精湛,格律诗写得好,楹联创作也极有水平,而且还爱好下象棋。那次约我中秋节到他家,是想痛痛快快地杀上几盘车马炮。
南胡村属峰峰矿区和村镇所辖,与北胡村同是一个自然村。村东北是自然湿地,村东南是一座水库,碧波荡漾,鱼虾游动跳跃,有一种类似江南水乡的风韵。我路过村口石桥,向西穿街200多米,路南胡同内,靠西第一座宅院,便是胡建邦家了。我曾或庙会、或专访,多次去过他家,便骑车径直就到了他门口。
听到自行车的铃声,他就猜是我到了,立即走出大门相迎。他家是座四合院,进门将自行车靠东屋窗下停放,侧身绕过院内的竹池,上台阶过上院,走进堂屋。
墙上挂着他书写行楷条幅“诗言志”,和自撰的咏野菊诗“堰边沟壑寻常见,呵护无人亦壮繁。从不百花争艳丽,唯同秋实傲霜寒”,一股雅风扑面而来。
迎面靠北墙的老式条机、八仙桌、半身靠椅子。八仙桌上摆着象棋,还放着酒壶、酒杯、香烟,几盘小菜。嫂夫人又端来新泡的龙井茶。
我和建邦兄入座后,我笑着说道:“看来,这是要边喝酒边下棋喽。”他说:“不仅如此,下棋当中还要附带上吟诗答对哩。”
我说:“你弄的这是个棋酒诗联大杂烩呀!那就客随主便吧!”他哈哈一笑:“三国庞统可以言观千纸状,耳听万人言,咱这区区分心之朮,又算什么?输赢不论,咱今天就图个酣畅淋漓的尽兴而已。”
当头炮,把马跳,几盘下来互有输赢。这时他发话说:“该给脑筋加点载了,就以月亮和中秋为题,来个边下棋边诗词接龙怎样?你是老弟又是客,你先吟。吟前须先饮三杯。”
我当然要先来个较容易的,三杯酒后,便吟李白的《夜静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也饮了三杯,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照例酒后,吟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他稍加思索地吟唐.李商隐的《嫦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几首诗词吟后,他余兴未尽,我也有同感。拱卒跳马,冲车飞炮,仍在时快时慢的进行着。这时我抢先说道:“背诗全凭平时记忆,吟出来也是别人的,下面咱来个即兴创作的悬联求对如何?出句须有月字,也可用咱峰峰矿区的山水景物出句、对句。”
他欣然同意。我先悬句:“嫦娥奔月,月宫自此传神话;”
他略加思索,对出:“愚公移山,山岫其中有寓言。”对仗工稳。
随即他也出一悬句:“月映珠泉藏玉兔;”将滏河源头的龙洞珠泉用上了。
我端起酒杯,边喝边想,终于有了下句:“日斜塔影转金乌。”描绘的是响堂寺七级浮屠在阳光下徐徐转影的景况。
宣传峰峰之美,总是家乡人的一种自豪和骄傲。我又出一悬句:“月月冶陶,千年窑火腾空起;”说的是彭城和义井的磁州窑。
他对句:“年年看景,百代石窟迎客来。” 说的是鼓山响堂寺。
上午携孙上山采野韮花,感受的是一种大自然淳朴美妙的野趣,下午与诗友在室内边下棋,边喝酒,边吟诗答对,享受的是一种洒脱清逸的风雅之乐。惬意之感,通透心灵。
玩罢后,建邦兄留我共进晚餐,除酒菜之外,当然少不了月饼。
骑车返回时,东方的月亮正值冉冉升起,边走边欣赏一年中最大最亮的中秋皓月,“月是故乡明”的感觉,那时那刻,更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其中的乡愁情怀。
啊!难忘那年中秋节非同寻常的一日。
编辑刘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