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文/
桂林阳朔印象
徐志赓
浙江东阳
来到广西。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来到“山水甲桂林的阳朔”。
广西,我是仅仅掠过了一个小角落,就是乘火车出湖南沿湘江源、灵渠一线到桂林,只是领略了广西的一点皮毛而已。
但我在桂林倒是待了有8天时间,那是参加全国政协在这里举办的培训班学习,会议间隙,该到的地方也差不多都到过了。
就写写阳朔吧。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山水甲桂林。
群山倒映山映水,
无水无山不入镜。
游过阳朔多年了,迟迟没写点文字。今天补上。
阳朔在漓江下游,趁培训学习间隙,我们乘游船去了阳朔。船刚出桂林,漓江两岸的奇山秀水不时从窗外掠过,青山碧岫,或散落于田野,或罗列于江岸,或依傍于村前屋后。景象苍茫,山色空蒙。到了阳朔,上岸,游人你来我往,络绎不绝,有轻装的、有重负的,各色人等,应有尽有。沿街散步,整个阳朔依旧似被迷雾笼罩着,街后是山,在迷雾中隐隐约约,露出山峰的淡淡轮廓,雾气随风缓缓移动,山姿绰约飘渺,如梦似幻,如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不禁要喊出声来,“阳朔,你简直太美了”。
阳朔县城小巧玲珑。青石板铺就街道,几处小桥流水,穿城入江。桥虽短小却雅致,单拱石雕护栏,既是通道,亦成景观。
最靓丽的是阳朔西街,清末古风阁楼建筑林立两旁;古玩字画、茶坊酒肆,丝绸行、工艺店,现代文明身披古色外衣,中式建筑洋溢西方气息,把西街装扮得花枝招展,令人眼花缭乱。
最惹眼的是一些洋文的招牌,是外国朋友投资经营的小店,黄头发、蓝眼睛的异国朋友散漫地或坐或半倚在竹子、藤条编织的座椅上,围着一副根雕的茶几,望着远处姿态各异的奇妙青峰,品茶、赏花、闻香、聊天,江南丝竹萦绕耳际,惬意自在。这就是阳朔闻名遐迩之“洋人街”。 漓江风景区内,有千年古榕,名“穿岩古榕”。为田园风光最佳处。
阳朔城南7.5公里的高田乡穿岩村金宝河南岸,有一棵古榕树冠呈圆形,远望是一把绿色巨伞,近看盘根错节,叶茂蔽天。传为晋代所植,距今已有1500多年树龄。古树下,金宝河缓缓流淌,明净如镜。
隔岸平地拔起一小石山,中间对穿一孔道,似巨型石门洞开,五色斑斓,称穿岩。岩间一村,即穿岩村。小河为一坝截拦,水涨时水滚坝面,给幽雅的环境增添了声光动态。有一渡口,“榕荫古渡”为阳朔一景。此处因曾在电影《刘三姐》中作外景,故尤为著名。
过工农桥不远,就可以看见在静静流过的金宝河畔耸立 着这棵特大榕树。它的树围竟有七米多,高达十七米,枝繁叶茂,浓荫蔽天,树荫有一百余平方米。相传这是隋朝所植,迄今已逾一千五百年,虽然树干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但仍生机勃勃。在电影里,刘三姐就是在这棵树下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传情绣球的。 在金宝河的对岸有一座小山,中间的山洞是透空的,就像一座石门,可以让人随意穿行,因此得名"穿岩"。在榕树和穿岩之间有个渡口,就是上文所说的"榕荫古渡"。在穿岩的临河处有一块石头,颇像一只胖乎乎的小熊正在爬山。于是民歌唱道:"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清流。”
人间桃源何处是,
百里漓江映沉碧。
九马崖前曾得意,
千榕树下却连理。
一街雨巷流连晚,
三姐歌圩印象迟。
阳朔归来好追景,
但吟五柳陶然忆。
徐志赓,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中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78至1982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班长。毕业后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东阳县委宣传部、市属高中、东阳市政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