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年文化甘肃系列,武威(6)
马踏飞燕,凉州词
大唐朝是华夏历史上鼎盛的王朝,唐朝的豪华房屋和巨富们的金银财宝已是灰烬。好在全国仅存的4座唐朝老房子,山西人给保护了下来。倒是一大批吃饱喝足的闲人留下了文字,唐代的印迹唐诗。唐诗浩瀚,三百首集锦只是精华。本人早在少年时,在唐诗中最喜欢的词牌是"凉州词"。记性随年令越来越差,但几句凉州词象刻在骨头上抹不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哇,念一遍就荡气回肠。
互联网上垃圾遍地,时而也能淘岀好货。一个山东汉子吼的"凉州词",收藏了反复播放。美哉!
寒沙茫茫风打边
劲草低头丘连绵
月儿空照千里酒
抬头仰望北飞雁
(唐.王之涣)
真的是听一遍醉一次。你展开心灵的翅膀随歌词而飞翔,凉州的场景感毕现,瞬间若置身于苍凉的河西走廊。
节日期先去了兰州城之后,续行地是河西走廊一条线。第一站是武威。去武威之前就好激动。武威就是魂牵梦绕许久的凉州城。是千古名将霍去病成名的地方,是产生中国旅游城市的图腾标志"马踏飞燕"的地方,更是"凉州词"的老窝子,原发地。
兰州到武威有2百多公里,高铁还没开通运营,于是就买了绿皮火车的硬卧。从兰州西出发到武威跑了近4个小时,晚点近半个钟头。自从有了动车高铁,出行习惯了飕飕的速度。复习一下过去咣当咣当的慢行,也挺有意思。硬卧车厢的人稀稀拉拉不多。早些年出门卧铺是体面人,有时还得找关系,或给拉黑牛的票贩子做贡献。几十年一霎间就成回放的历史了。
绿皮火车看风景挺好。悠悠的望着窗外的山水,一望无际的原野。西行甘陇是头一遭。途经的几个县份,永登,天祝,古浪等都是山区或丘陵地带为主。这里在汉朝之前是匈奴,乌孙,大月氏的地盘。
武威市管辖的天祝藏族自治县,那可是满满的文化料。天祝是新中国解放后,周恩来总理钦定的首个藏族自治县。境内乌鞘岭是万里长城海拔最高的一段;是河西走廓东端的重要地标。天堂寺有亚洲最大的宗喀巴木雕座像;东大寺内有全国发现的唯一大型《西游记》全本壁画;石门寺内曾经的藏王,大诗人仓央嘉措驻锡之地;达隆寺内有康熙皇帝御赐的"报恩寺";世界的白牦牛产地;华锐藏族民歌"格萨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天祝藏族自治县文物奇货真不少。

秋收已过,透过列车的窗口外望,满目萧瑟。除了城池与村镇的植绿星点,山是秃的,地是戈壁滩,天地浑然一片,粗旷,苍凉,这就是河西走廊的长卷画廊。
河西走廊,是地理概念,也是历史概念。什么意思呢,黄河之西,祁连山以及巴丹吉林沙漠之间,形似一条过道走廊的地理狭长地带,西北与东南的走向,估约有1200公里。涉及到甘肃的5个地级城市,武威,张掖,金昌,酒泉,嘉峪关等。
有专家描写河西走廓,又经过了河西之行的体验,认为这是一条神奇的文化秘境,华夏境内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将地理与历史揉合的如此密不可分。时空永远是交错的。读地理就是回顾历史,学历史必读地理。若没有河西走廊这段精彩的演变,中国从秦汉以来走到今天,历史会断片儿。甘肃文化祖源8千年,后两千年的闪光在河西走廓。
如果到河西走廊旅游,还必须案头上多少做点功夫。尤其是长年濡染在青山绿水处的男女,花红柳绿看惯了,忽然来到了这个不毛之地,会大失所望。甚至于会惊谔的发问,这是人类生存的地方吗?是的,靠感官来评价,真正的穷山恶水。
我踏进了河西走廊,也曾有这个念。

看的秃山荒岭多了,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旁边就是高大巍峩的祁连山脉。列车频繁的钻山洞前行,钻出来又是望不到尽头的荒滩。天望去很高,地很远,苍茫的太宇之下,人显得很渺小。人在大自然之中,不能太被色盲,荒凉也是颜色。不过这种场景很折磨人的。置身其中,仿佛是脚不着地,由不得就会思考人是个什么东西,意义究竟有什么。
绿皮列车的卧铺纯粹闲置,一路在车窗观景,心潮澎湃。为什么外面的景致冲击的安静不下来,一时还说不清。
一片绿洲显现,武威站到了。
武威火车站有意思,车站出口和进口很狭窄,旅客蜂拥出不去。心里好笑,前窄后宽,富贵如山,这倒是设计商铺的理念。出了站打个出租车吧,因预订的酒店离站不到5公里,网约车没有,出租车不拉。只有寻找公交车站了。一进武威的感觉不佳。咱心想,武威的来名,武功军威,是两千年前霍爷驰骋疆场夺来的地盘。咱是山西人,可是霍爷的地道老乡。
海内外去武威串门的人,必须知根底。要知道霍爷,武威城的开拓人。霍爷,霍去病,中国历史上最能打仗的大将之一。山西霍州人氏。因他舅父卫青是西汉统帅军队的大将军,他自小显露出军事资质,深受汉武帝和卫青的喜欢。18岁与匈奴的"漠南之战"一举成名。19岁时驰骋在雁门关又转战河西走廊,成了匈奴的克星。他智勇双全,所向披靡,外敌闻风丧胆。河西走廓及内蒙额济纳等处,是霍去病建功立业的热地。可惜他虽壮志凌云虽,但英年早逝,24岁就天折了。

2100年前的西汉王朝,特别在汉武帝刘彻统治期间,中国的疆土面积空前拓展。当时的河西走廊,先后是游牧民族月氏国,乌孙,匈奴的地盘。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征战,一路打出河西走廊4郡,即后来的凉州,甘州,肃州,沙州。这也是河西走廊载入华夏始册的始发故事。
后来在回程的火车上,有位酒泉当地人聊起来问,说河西走廊目前的人种,应该是哪些人呢?我笑了。心想,你的身体也不排除流淌着匈奴人的血缘。匈奴是谁呀,也是同根同缘的大夏人后代。民族融合是个冠冕堂皇的大词儿,实际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每一次战争都是一次杂交过程。特别是冷兵器厮杀的年代,硝烟弥漫散尽之后剩下的,原住民,兵员,俘虏等等存活下来。战争过去和平了就繁殖后代。那么河西走廊这边人的血液里流淌的必然的多民族的混合。本是地球人,倘若没有政治与国界的切割,都是亲密的一家人。本人也不是砖家,胡咧了可以反驳。
小时读课本,念凉州词儿,谈匈奴故事,觉得好久远。到了武威,泡在凉州池(词)里了,脚底下踩的,遍是匈奴曾经的马蹄印。人走的多了,就老了,世界变小了。
武威已建设为现代化的大城,城区人口有70万之多,是甘肃省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河西走廊为大哥级。内地城市有的大马路,高层建筑,商业摩尔等,武威一样不缺。霍去病和金戈铁马,已是2千年的故事。找一片秦砖汉瓦已不可能,遗址荡然无存是事实。但这座城之所以能活灵活现,还是有文化魂在支撑着,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到了。现在量子时代可以解释了,还不是迷信。

我本人就是如此。来到了武威,踩到了汉武帝及霍去病曾经的马踏飞地,站在汉人匈奴曾经厮杀的硝烟弥漫的地方。满满的穿越感。来到充满阳刚的凉州城已知足了。
人各有爱,旅游更是如此。到河西走廊找青山绿水那就错了。这里是无尽的苍凉。天空是酷冷的,大地是苍凉的。文人呵出来的气也是苍凉的。
武威有看头,这里还现存着十几处国保级文物。咱也不是考古的,打的是文学的擦边球。天下之大,胸怀太小。苍蝇选择臭味,文痞寻找墨香。事先已有策划,找自己喜欢的几个重点看看就好。凉州词,雷台汉墓,特别在"马踏飞燕"之前打个卡,小游玩一趟值了。
雷台公园囊括了武威的古老文化。一进门就是一尊高耸的铜奔马雕像。她就是心仪许久的"马踏飞燕"奔马。"中国旅游城市”的标志图腾。是东汉时期的青铜文物瑰宝。原以为它是哪伙文艺刀客设计出来的。原来是2千年前东汉时期先人的杰作。1969年在武威雷台下出土的"铜奔马",高34.5厘米,首尾长45厘米,重7.15公斤。人称马踏飞燕,是添加了文化色彩的。经考证,所谓飞燕,是古代传说中的龙雀,有专家说是另一种飞禽。马非普通马,是天马,神马。汉代出使西域的张骞的著作中就出现过"龙雀"和"天马"的字眼。

"马踏飞燕"阳气勃发,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住一只挣扎的龙雀,昂首嘶鸣,神势若飞,造形无比优美。出土文物曾到世界各地巡展,引起各国极大轰动与高度赞美。
有幸亲临武威一睹"天马"的风采,心中异常的兴奋。所谓雷台,是武威人祭祀雷公的庙堂,夯土垒起一座小型围城,供祭司雨给百姓带来福祉的大神们。雷台下方,是东汉出土的汉墓遗址。为国宝级文物保护。在"雷公汉墓"开放参观的两个墓穴中,看到了一系列青铜和灰陶和彩陶文物。我们重点介绍的马踏飞燕,就是在这里出土的。
雷台汉墓左侧,是出土文物的博物馆,详尽的介绍的河西走廊上武威的历史故事。雷台正前方是一大坑池,由放大了倍数的出土奔马组成仪仗方阵,气势磅礴。游人们无不打卡拍图,摄录留念。
公园内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凉州词话"陈列馆。唐诗宋词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最美,凉州词是相对独立的风景。实际上凉州词话是最早在游牧草原流传的词牌,伴之以歌舞形式。后经南北朝其它文化的融入,逐步成为一种朗朗上口的诗体。
武威的历史当然不可能象甘肃天水一样上溯到8千年。但汉朝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之后,此地经千百年的发展与演变,曾是6个小国的都城。文化丰富多彩。又吸收到中亚西亚地区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南北朝时,"5凉交替",即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国。凉州的苍凉本色,万变不离其宗。一凉到底。
本文也是泛泛而谈,摆乎些旅行的所见所闻,不想展开文字龙门阵扯凉州词儿了。怕是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的自淫。

一进陈列馆,迎面就是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仿佛是上了酒桌,还没夹口菜吃,一杯酒就上了头。
凡唐宋的大文豪,都被河西走廊的苍凉征服了。几乎都创作过凉州词。李白,杜甫,王维,王之焕,高适……。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特别提一笔我们太原人王瀚,号称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凉州词儿写的太棒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看还是听,太美了。毫不逊色那几位诗圣诗佛。
凉州词为什么雅俗共赏,千百来仍旧招人待见不衰。我想,在各类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凉州词是最贴近生活真实的。7字4句28个字儿,必有场景感,有环境,有氛围,有意境,充满想象力。仿佛兰州酿造的一种酒,九粮液,比五粮液多4味,绵远涵长。
武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有很多文化含金量很高的景点。如天梯山摩崖石窟,距武威市区50多公里。石窟规模不大,但开凿时间早于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是石窟造像艺术的源头。
武威,这个地方太有文化的料,三两千文字实在单薄,只能陈述一二。历史的天空,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不只是军功武威,不只是沧桑和苍凉。华夏民族一路走来,太不容易。身临其境,心灵必会受到一波冲击。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