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当年交公粮
文/周树林
当年,河北省沽源县白土窑公社新华大队的马多远近闻名,所以车辆多也闻名。在白土窑公社,新华是比较偏远的大队之一。但是每年秋季交公粮,新华大队要比其他大队都完成的早;每次公社召开全民大会,也是新华大队到会的人数最多。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新华大队的车辆多。
每当要到公社开大会或者交公粮时,你看新华大队场面那个壮观、那个气派、那个热闹、那个开心、那个刺激。几十辆、上百辆的大车(三套马车)、小车(一匹马拉车)、骡子车,甚至毛驴车、牛车也一起上阵。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长长的车队绵延好几里。
那时的道路虽不像现在的乡间公路平坦笔直,只有两条车辙、一条牲畜走的路这三条线,但也少了现在公路两旁的树木与排水沟、甚至是农田。所以车辆一出村庄,就像离弦的箭,你追我赶,快马加鞭。在广袤无际的草原上,朝着同一个方向,道路就在脚下。有时同时几辆车几乎是齐头并进,争先恐后,人欢马叫,互相追逐着,都想超越对方,都想早一点到达目的地。那就是比拼,那就是竞赛。那是力量与技巧的展示,也是丰收喜悦的展示,更是生活富足的展示。它胜似草原“那达慕”,更像具有新华特色的“运动会”。
那首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中的欢快场面,在这里一幕幕地上演着。新华人也自豪地说:“这首曲子就是专门为咱新华而作”。其实,是新华这样欢快的劳动场景,给予了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他们用生动朴实的乐曲演绎和歌颂了劳动人民喜气洋洋的劳动场景。只有你亲身经历了那个场面,再听到《扬鞭催马运粮忙》这首乐曲时,你才能真正回味那一辆辆满载粮食或人员的车队,争先恐后,来回奔忙,吆喝声、嬉笑声,以及站立在车头奋臂扬鞭,长鞭发出清脆的“啪!啪!”的催马声;马儿在奔跑,车轮在飞转,人们在欢笑;蓝天白云、金黄色的草原,扬鞭催马运粮忙,那个流金似火的年华,那个激情奔放的岁月。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