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传说
作者:孟现春(孟焕/新疆)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也叫团圆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二大传统节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别的传统节日一样,也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中秋节有着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大地冒烟,地上的人民苦不堪言,流离失所,一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挽弓搭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因而倍受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有一天,后羿去昆仑山求道,巧遇王母,被赐予长生丹,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就将仙丹交于嫦娥,不料,被小人蓬蒙发现,一天,蓬蒙趁后羿狩猎之时,威逼嫦娥交出灵丹,嫦娥当机立断,将仙丹吞下,于是,便飞天成仙,借住月亮上的广寒宫,后羿回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便痛不欲生,他知道再也追不回嫦娥了,便举头望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突然发现月亮上好像出现了嫦娥的身影,后羿赶紧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喜欢的糕点,以此纪念嫦娥,从此,这一中秋祭月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开了,于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饼的习俗,在中秋前夕,听着关于中秋的美丽传说,品着甜甜的月饼,让人感到了浓浓的中秋气息。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的诗人,以中秋为题材,各显身手,大多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引申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情绪与情感,成为了当今诗人在中秋时争相吟诗泼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选几首古人中秋诗词,请你欣赏!
中秋月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中秋夜泊武昌
唐 · 刘淑柔
两城相对峙,
一水向东流。
今夜素娥月,
何年黄鹤楼。
悠悠兰棹晚,
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
关山总是愁。
赋月
唐 · 李绅
月,光辉,皎洁。
耀乾坤,静空阔。
圆满中秋,玩争诗哲。
玉兔镝难穿,
桂枝人共折。
万象照乃无私,
琼台岂遮君谒。
抱琴对弹别鹤声,
不得知音声不切。
中秋月·中秋月
明·徐有贞
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中秋月
唐 ·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
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
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
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
玉兔银蟾远不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以“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今天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古人也过中秋节,文人墨客们在中秋月圆之时,也有很多思考,围绕以中秋为主题的吟唱也从没有停止过。
作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失去了工作,为了生存远赴他乡,至今(已退休)无法回到故土,于是小诗一首,以抒发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望故乡
中秋时节别样情怀
失业离家路漫漫,
梦回故乡泪涟涟。
游历人生遗憾事,
中秋游子问苍天。
作者简介
孟现春(孟焕),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于新疆奎屯市,1979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系新疆兵团农七师职工,从事财务工作40余年,现已退休。
(图文供稿:孟现春)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