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德以文征,忍道无戟成 1229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山川霭绕漫桃源
醉月流云悬壑前
画意成诗自我悦
高山流水遇音难
斑色陆离万般谱
瑶台旖旎几情闲
洞天绝地纵横笔
文字勃然赋姮仙
忍谋无戟成,驰道文如征,芳甸桃源晚,白鹤向天冲。《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自强不息者就是修炼出“终日乾乾”之忍,乾乾君子者经明行修,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我进取,意志坚定,求得惠果,然后以厚德载物之承,反哺万物合光同尘,投桃报李,滴水泉恩。古人云:“圣者韬光,智者养晦,贤者剑芒,君子隐能”。忍是一种仁爱之显,忍是一种慈悲为怀,忍是一种自我保护,忍是一种生存技巧,忍是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忍更是人类深邃的德性。但忍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养,是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天人合一。忍与仁皆是一种胸怀,实为事物之一体两面。仁为忍之体,忍为仁之用;忍是消极似虚,仁是积极若谷。事因忍而成就,君因仁而无敌。是故,无忍者则无谋,无仁者则无爱。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与仁是东方柔性和谐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东方柔性和谐文化与西方刚性帝国文化,形成了完美的文化太极,世界文明由此碰撞相融。忍与仁,非软弱无能!恰恰相反,它是人类智慧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虚怀若谷且胸有成竹的智慧反馈。《说文解字》中将“忍”与“能”并论于同文之中。忍者,能也,即忍是能力的体现。子曰:仁者爱人。 故忍连仁并肩而行。古人将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用其包容心的大小,忍受力的大小来衡量,故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之说。忍就是把尖芒锋利的思想、难以抑制的超维情怀、粗犷劣俗的尘嚣举止收敛销除,让人含蓄内达,涵德厚重,不管风吹浪逐,稳坐钓船,天人合一,博爱生灵,此乃忍而化仁也。
忍也是一种韬略。自古成就天地事业而名垂千古者,几乎都是“忍辱”专家,如孙膑能忍身心之苦, 方有马陵道雪耻大捷。也许忍辱的过程漫长而清苦,只要心中目标坚定,雷雳风行,不留恋于山谷野畔的旎旎风光,不纠缠执著于绵延不绝的世情杂缘,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旦咬定,青松无悔,忍辱负重,霆霜不畏,“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九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