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
冬 雨
鹿成增
雪,总和冬连在一起;雨,总和夏连在一起。在中国的北方,这是气象常知。
今天,11月25日,过去“小雪”节气已经3天了,这泰山域却下起了雨,论量,比小雨大,比中雨小,但云很厚,又无风来扰,这冬雨,就这么不大不小地下个不停。这个冬,像是向人们宣告:谁说雨是夏的专利?我冬不仅可以落雪,也同样能够下雨。
噢,我明白了,气象天象也是在“改革”啊。这冬天里的雨,也是“改革”的成果哩!
其实,雨和雪的本质都是水,只不过雨是液体,雪是时固体罢了。
只是人的心理预期的缘由,认为雨不该在这大冬里下,冬里降水该是雪才对。
为什么这雨硬要下在这冬里呢?
原来是条件所致。天上下雨或是下雪,都是由一定的条件决定的。
雪的形成是一个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过程,首先,高空处的低层水汽,在低温下形成小水晶,这些小水晶在聚簇的作用下,经过反复的撞击组合,形成了雪花,飘洒在了地上。如果你细细观察那雪花的形状,便可想像出它在空中的裂变是多么剧烈。
雨的形成过程比雪的形成过程要简单些。是地上的水汽上升成云,云在运动中受低气温作用的影响结成水滴成雨落入地上。
是不同的气象条件将同样的水变成了或雨或雪。
雨和雪同水不同态告诉我们,条件是多么重要。条件(也是环境),可以让同样的东西变成不同的形态。原来,今年入冬的落雨不落雪,是这个冬没给出落雪的条件啊!
人,不是雨,也不是雪。但人也同雨雪一样,因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不同。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会造就更多的品质高尚的好人人群;一个腐朽没落的社会环境,会为恶人鸣罗开道的。
这本该下雪的冬,却下起了长长的雨,这长长的冬雨,给了我这长长的遐思。
2024年11月25日于泰山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