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人生(连载之五)
发烧影友
吕松筠
摄影,在诸多艺术门类中,属于年轻一族,而年轻的最大特点,就象火热的七月一样,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聚集了奋进的力量。摄影艺术,是精神的外化,是灵魂之镜。摄影作品,是光与影的结晶,是心灵与美的流淌。也是摄影爱好者辛勤耕耘的硕果,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我的挚友牟诚不仅精通书法、写作、音乐,他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爱好者,他的摄影水平非同一般,他的摄影作品别具一格,备受影友、朋友和亲人们的喜爱,大家经常有求于他,而他也是非常热心地有求必应。作为好朋友,我也非常欣赏他的摄影作品,特别是他拍的花更是出类拔萃,独领风骚。我原本以为他之所以喜欢摄影,可能是与他的记者职业有关,可后来的交谈中得知,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对摄影产生了兴趣,那时候他也没有相机,只能借助于别人的相机偷偷地练手,闲暇之余反复的琢磨、刻苦的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弄明白了照相机的各种原理,终于能为家人和同学照相了,而且还能把照片冲洗出来,那一刻,别提多高兴了。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有机会接触到相机,他都不会轻易放过,他会认真的为大家拍照、冲洗、放大。后来,他和同学们一起去九台的纪家公社插队了,在集体户门前,在田间地头,在村口的大树下,在潺潺流水的小溪旁,到处都留下了他稚嫩的作品。后来,他告别了集体户,穿上军装去了梦寐以求的绿色军营,到了军营以后,他依然喜欢摄影,而且更加喜欢了。于是,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津贴买了一架120照相机。从此,他就更加热衷于摄影艺术了,经常利用节假日给战友们拍照,特别是拍将军照那件事儿如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那是在入伍后的第三年,由于表现突出,且有些特长,他被调到师后勤部任职文书,为机关抄写各种汇报、总结材料出黑板报等。有一天,后勤部的机关通讯员小张神秘的把牟诚叫到他的寝室,然后小心翼翼的打开了一个大皮箱,哇!里边竟然是一套崭新的将军服,还配有肩章、大盖儿帽、皮靴、白手套,一应俱全。于是,牟诚立刻回去取来照相机,两个人轮流穿上将军服美美地拍了几张将军照。没想到照片洗出来后,小张为了炫耀,竟然被领导知道了,结果他们二人还因此挨了一顿批评。不过,现在想想挨批评也值了,至少留下了青春时代一个精彩的瞬间,一个难忘的画面。脱下军装后,牟诚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人人都羡慕的光荣的记者,这样一来,他的摄影技能更加有用武之地了,出去采访免不了要拍照,于是,他的记者生涯如鱼得水,他的记者之路一帆风顺。那些年,作为娱乐记者,他曾经留下了无数张至今都令人难以忘怀的值得珍藏的宝贵的照片。退休后,他依然对摄影情有独钟,特别是拍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春夏秋冬,无论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去各大公园拍花、拍红叶、去吉林市拍雾凇。每逢节假日,他都背着相机到附近的旅游景点、大小公园拍照留念,用镜头留下了记忆中的美好。关于拍花,牟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总结出许多篇心得体会,比如,前不久他发表在长春日报副刊头题中《镜头里的花样年华》一文中写到:我拍花的时间不长,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刚好十年。在手机普及、全民竞拍的时代,照相机已经不是那样优越和受宠了。然而在有些场合,想要出彩还是要靠照相机。开始的时候只是想用镜头记录一下花开后争艳夺目的场景。拍着拍着,就集中到微距上了,镜头下的特写。仔细观察和分辨,许多花的细节和色彩变化,花蕊与纹络,美到令人叫绝。用细节展现花的艳丽之姿,就成了我拍花的主要目的。生活在东北,每年春夏秋三季,相对于花的生长来说,当然是最好的时节。过了农历立冬节气之后,开始进入漫长的冬季休眠时段,室外不见了“百花争艳”,当然还会有美丽的冰雪在我们身边伴随。牟诚的摄影生涯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他的摄影作品用数字已经无法计算了,仅退休后的这段时间,他在QQ空间的相册里就保存了万余张作品。我不仅喜欢牟诚的摄影作品,我更加喜欢他的文学作品,记得他在《吉林雾凇之恋》一文中深情的写道:在全民竞拍的时代,我也成了摄影队伍当中的一员。因为爱好,近年来,多次去吉林市拍雾凇。雾凇之美,每次拍摄,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有人问我:去了那么多次,如果再有拍雾凇的机会,还会去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雾凇之美景,叫人陶醉,所以拍不够。也有人问,再美的景色看两三遍也就够了,而你却数遍地跑去吉林市,为什么对雾凇这般地痴情呢?我说,雾凇就像我的一个情人,总盼相见,见不到只有梦中思念。因为它稍纵即逝的美永远长留在我的记忆当中。有的人喜欢摄影,却不擅长写作,因此拍出的照片再美也无以表达。而有的人喜欢写作,却不会摄影,因此再美的文章也没有美图相配,总是有些小小的遗憾。可是,我的朋友牟诚确是能文能武,他不但写作水平高,摄影技术更高,文武双全,德艺双馨,我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位挚友而自豪。原创于:2024年11月24日

[作者简介]吕松军,笔名:吕松筠。1956年出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诗与远方国际交流中心理事,南关区永春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长春市老干部网宣员,长春百姓学习之星,吉林省党员优秀志愿者,吉林好人,长春日报特约通讯员,桑榆文学社社长,桑榆文学平台总编。
著有个人文集《松涛》《 回眸》,近年有140余万字的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读本之那人那事》《中国老年教育》《回眸又见花开》《吉林文学年选》《长春老年教育》《文存阅刊》《民情》《文风》《参花》《意文》《吉林名人》《绿池》《往事》《春风文艺》《长春文化》《艺点文化》《夕阳红》《左邻有爱》《榆树文笔》《榆树人》《榆树知青》《泥香》《九台文化》《黄龙府》《后小说时代》《老来乐》《老公安》《而立之年》《精彩读本》《长春最美养老人》《吉林日报》《东方老年报》《新文化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内蒙古日报》等杂志、报刊,连续七年在长春市群众诗歌散文微小说大赛中获个人奖、最佳组织奖,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征文比赛并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