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第一次为求助者做咨询时,用到的一个很关键的心理学技术就是共情技术。共情得好,求助者就会信任心理咨询师,就会配合咨询,也会把自己心里纠结的事情全部向心理咨询师倾诉,这对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共情是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具体含义包括:第一,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第二,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第三,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其实,人本主义所叙述的共情技术在实际心理咨询工作中并不完全实用。比如,一位中年女求助者叙述:她的父母年岁大了,经常去医院看病,医药费都是由她来支付。她的弟弟三十多岁了,没有正式工作,也经常向她要钱。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会计,老公也是工薪族,孩子正在读高中,生活费、学费、补习费也很多,她和老公生活都很拮据,自我感觉很痛苦,生活不容易。
这样的求助者,如果按照人本主义共情技术,咨询师就会面带痛苦的表情对求助者说:“你太不容易了,既要照顾父母,又要管弟弟,还要抚养孩子,太辛苦了。”
这样共情的结果,就会加深求助者的痛苦体验,也不会使求助者意识到自身存在边界感不清的问题。
在实际咨询工作中,共情技术应该是找到求助者自身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反复对求助者说。这样会让求助者感觉咨询师对自己的认可,求助者的自信心也会增强,会更加配合咨询。
比如刚刚说到的个案,按照这样的共情技术,就会对求助者说:“你是一个性格刚强的女人,既能照顾父母,又能照顾家,又能管自己的弟弟,证明你性格有刚强的一面。你照顾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你没有义务照顾三十多岁的弟弟,更不应该给他钱花。你本身是工薪家庭,还要负责父母的医药费,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你的弟弟已经三十多岁了,他怎么生活是他自己的事情,你经常给他钱,不是对他的照顾,而会害了他,他凭什么三十多岁了,不出去挣钱、不赡养父母?都是你一个人出钱给父母看病,他凭什么不拿钱给父母看病,还经常向你要钱花呢?你的弟弟之所以不出去挣钱,就是因为你经常给他钱,给他惯成这样的。你这样辛苦,能怪谁呢?假如你弟弟也很勤奋,父母有病了,他也能拿钱并且与你一起照顾父母,你的压力就会极大减轻了,你也不会这样痛苦,这就是你边界感不清造成的。
在上面这段话中,心理咨询师说的第一句话“你是一个刚强的女人,即照顾家庭,又照顾父母,还管自己的弟弟。”这就是共情技术,找出求助者“性格要强”的一面,并表达给求助者,为下面的咨询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共情技术可以应用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共情技术运用得好,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人际关系。
比如,领导路过销售部门,看到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谈,感觉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有问题,如果领导对这位销售人员说:“你怎么能这样跟客户说话呢?难怪你的业绩一直提高不上去,就是你这个人不会说话。”这位销售人员听到领导这样说自己,会感觉很委屈,从此以后再看到这位领导,他都不知道怎么跟客户沟通了。
假如领导这样说:“我刚刚听了你跟客户的沟通,很多方面谈得非常好,你的语气、声调,客户听了会感觉很舒服。但有一些小问题,我跟你探讨一下,你看看这样说行不行?”
这位销售人员听了领导这样对自己说,会很高兴,也愿意接受领导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对自己的不足也愿意改正,下一次见到领导,也会希望领导指出工作的不足之处,以便自己成长。这就是共情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
再比如,孩子在学校取得了好成绩,高高兴兴地回家跟家长说:“今天数学老师表扬我了,说我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如果家长这样说:“取得一点成绩不要飘,不能高兴成这样,你还没有打满分呢!”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就如同一盆凉水从头泼到脚。这样的话,亲子关系不会很好。孩子的积极性也备受打击,学习成绩也会下降。
如果家长这样说:“你本来就很聪明,我最相信你了,你数学提高是我意料中的事,以后你会经常受老师表扬。”假如家长这样说,孩子会非常高兴,觉得家长信任自己,与家长的关系也会亲密许多,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劲头也会增加。这就是共情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心理学畅销书《半熟家庭》这本书中亲子关系部分案例一,求助者是位高三的女孩,读重点中学,学习成绩在全学年排名第一或第二,在和她第一次见面时,我对她说:“听你爸爸说,你在全学年的学习成绩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是这样吗?”求助者回答:“是这样。”当时我用羡慕和欣赏的眼光对求助者说:“像你这样的学习成绩,就是学霸级别的学生,都能考上北大清华,你太聪明了。”当时求助者露出了笑容对我说:“我学习一直这样,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事儿。”从求助者露出了笑容开始,我们就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这就是共情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为后面成功的咨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社会上很多心理咨询师盲目地运用共情技术,一味地体验求助者的感受,从咨询开始到咨询结束,一直用同理心,咨询结束后自我感觉很难受,时间长了咨询师也容易抑郁了,这就是对共情技术理解错误造成的结果,所以说,罗杰斯说的共情理论是错误的,不实用的。
作者简介:
金义老师,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畅销书《半熟家庭》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高级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景再现法发明人,多对一咨询技术发明人,解题式心理咨询技术发明人,曾经在多个国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具有25年临床实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