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老师,是姐姐
文/赵振宇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就是一名语文老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所以,我最开始一直是称呼她“老师”。
初见,看着有些许高冷,不爱聊天。不可否认的是,她年轻漂亮、温柔大方、一袭白裙、天生丽质、长发飘逸。这俨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形象。
一次偶然的机会,跟姐姐班上的小同学聊天。这个小同学说,最喜欢语文老师,上课时认真且风趣幽默,看着她挺凶的,其实说话特别温柔,批评人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她声音好听。话语间无不流露出对语文老师的喜爱。
她比我大5岁,算起来,我还在读高中,她已经大学毕业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回顾自己在讲台上度过的14年时光,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始终坚持在热爱的领域。她说:“作为老师,一直都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希望多年以后,自己教过的学生依然可以记得我。”有人说,“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小学教师真实的写照,也是我们生活的一种佳境。这首《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迄今近300余年,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虽渺小,花开微小似米, 却象牡丹一样尽情的开放,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平凡变为不平凡,普通变为不普通,这就是老师。每天除了回家吃饭睡觉,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度过,一晃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校园里度过了最美的青春年华,陪伴了无数别人的孩子,收获了人生的经历。不只姐姐,大概天底下所有的教师就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团体,把热情都抛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写教案、讲课、做教学设计等等。
我本人打小偏好语文,从小学到大学,每一位教过我的语文老师,时至今日,我始终印象深刻,不忘怀。偶尔的,我会给我的老师打个电话聊聊天。以前教过的娃娃,也会向我一样打电话给姐姐,因为想念,电话那头的娃娃会哭。作为一名老师,那种心情是复杂的,有一阵酸楚,也有被学生记得的幸福。感受做教师的情怀与幸福。
姐姐每天拿着课本和教材,满怀热情地走进教室,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手握红笔批改作业。相比之下,我的日子实在是乏味了许多,这么些年,我只有一个爱好,一个人呆着听歌看书,对着键盘敲一些不知所云的文字,偶尔会有一些豆腐块出现在某些杂志报刊的角落或某个公众号上面。仅此而已,也被姐姐认同,总是鼓励着我,如果不坚持写下去的话,想想都觉得可惜,我们都要朝着梦想去努力。
我曾一度陷在一些困扰里,她主动向我说着她的经历:参加工作、结婚生子,高兴的、难忘的、伤痛的,好像都经历了,顺心顺意的事真没有那么多,人生低谷需静默疗愈,多想我们拥有的,少想我们失去的和我们没有得到的。成年人的世界,多少人不敢在微信群里随意聊天,不敢随便发朋友圈,只有和最亲密的人,才可以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忧伤,展现自己最不堪、最脆弱的一面。这样的遇见,是不容易的。这么看来,似乎能说明我们真的越来越好、越走越近。不管发生什么,生活都要继续。很多时候,我可能会把心事放在心里,自己默默消化。在她的感染下,慢慢的,我愿意打开了心扉,肆无忌惮地跟她说着我藏在心里的那些话。
我跟姐姐说,谢谢你每天都能忙里偷闲和我聊着天。她却说,其实不是你谢我,是我应该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和敞开心扉,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只要你愿意跟信任,尽管敞开心扉,我愿意倾听。我想,大概我的难过与忧愁,全数与她倾诉,她会静静聆听;我的欢乐与幸福,尽情与她分享,她会与我同乐。
如何描述老师姐姐呢?温婉可人,说话声轻柔婉转,韵味横生。和我服饰简单、素面朝天相比,她的穿着总是得体,普通的几件服饰,可以搭配得与众不同别有风味。看似简单却是这般精致。
那天,我需要开车到170公里外的4S店进行保养。因为不放心我一个人,姐姐居然熬夜加班加点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批改完,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其实,我本孤独。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走着走着。那一路下雨、出太阳、看见彩虹,这条熟悉的高速路,走了一次又一次,唯有这一次满满的感动,听了一首首熟悉的歌,说了好多好多的话。我,也在这字字句句里找到了共鸣,找到了那份久违的温暖。这世上,感情没有固定模板,相处没有固定形式,全凭彼此真诚、轻松自在。我们渐渐熟悉,我依然改不了口的叫着她“老师”。老师毕竟是老师,我觉得叫老师是尊称。所以,长久以来纠结着该叫姐姐,还是叫老师?当我面对她的时候,没有欲言又止,而是可以畅所欲言。我终于叫出那一声迟到许久的“姐姐”,尽管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很温暖的称谓。
从未想过,我会跟一个老师无话不谈,聊到家庭琐事,聊着开心、难过,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看电影、一起探讨理想。直到,我觉得有时候,两个人太好,可能就像牙齿和嘴唇会吵架一样,感情终被误会,这是很痛、很伤人的,如刺一般。说实话,我羡慕有些女生之间那种难能可贵的友谊。直到,那一句“不用羡慕,以后我对你好。”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在意、被在乎与被呵护。
于是,我和姐姐有了新的计划,有时间就出去走一走、逛一逛。距离近的,开车出发;距离远一点的,坐着高铁,去一去所谓的远方。从身边的弥勒体智能亲子乐园体验数十个娱乐项目、锡都个旧走玻璃栈道,到大理逛古城、坐游船感受洱海的烂漫,慢慢的留下了有关我们的足迹。关于大理这一段,姐姐是这样说的“因为一个人,第一次带着小孩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但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此刻好像反过来了,她才是姐姐,她早已想好了全部。这个鬼灵精怪的小丫头,她总能想到我想不到的。”
如果,友情可以双向奔赴,我相信这段感情一定会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可以,就这样一直可好?从此,她不仅是一个看着高冷的老师,更是一个亲切知心的姐姐。
作者简介:
赵振宇,90后,云南泸西人。出生成长于一个农民家庭,9岁开始尝试写作,11岁开始发表文章,文章散见于《红河文学》《红河日报》《阿庐文学》《个旧文学》《丹山》《娜允》等报刊杂志,曾在16岁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系红河州作家协会会员、泸西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