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崖州古城
——海南三亚游记之十二
作者:李明军(吉林油田)
2024年11月7日,在久加久文化康养民宿吃过早餐,我们与同学杨文杰夫妻一同从网支村站点乘坐公交到红土坎村下车换成另一路公交车直奔三亚市崖城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于上午10点多钟才到达目的地。下了公交步行5分钟左右,一座仿古式的崖州古城门便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崖州古城位于三亚市崖城镇,距三亚市区40公里,是历朝历代郡州之地,也是唐代以后帝王流放逆臣的南荒之地,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和故事。修缮一新的南门是唯一残存的崖州古城真迹。即现在的崖城镇,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因而名胜古迹繁多。一些唐宋时代的名臣都曾先后被贬到此地这座石城。单是副宰相以上的大官重臣就有14人之多,如唐朝的韦执谊、唐瑗;宁朝的丁谓、赵鼎、卢多逊、胡铨,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个、赵谦等。因此崖城又有“幽人处士家”之称。因此也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
我们在古城门用手机相互留影后,从文明门进入古城。听当地人说崖城在清代乾隆二十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东关市、西关市,老街上拥有酒肆、布店、肉店等等各类商铺,商贾云集,十分兴旺。古城最初建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分别叫作“阳春门”、“镇海门”和“文明门”。这座南门之所以被人们称作“文明门”,系因在南门北侧约50多米的地方就是建于宋代的“崖城学宫”,也就是崖州城的孔庙。
据资料记载:宋代之前崖州城是一座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加固成砖墙,后来又不断扩大了城墙范围,增设了北门“凝秀门”。到1920年的时候古城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民国九年(1921年)为修筑横穿城区的公路而拆除了东、西两座城门,1928年又拆除了北门,至此,崖州古城的城门基本损毁殆尽,仅留下一座南门。原本还有一些城墙的土基可寻,可是文化大革命时群众挖城墙的墙砖搞建设,导致城墙全部损毁。如今也仅仅是新修了一个城门而已,只是加修了一小段城垣。
尽管崖州古城的建筑基本无物可寻了,但许多人还是怀着一种怀古的心情来此一游,我们便算是其中之一了,这是因为崖州不仅在海南的历史上曾经是一处重镇,有过许多辉煌,更多的是这里曾是历史上许多不得志的官员被贬谪发配的地方。
当我们一进城门,就看到门前有一座石头牌坊,上面刻有“少司徒”等字样。到近前细看才知这是明代表彰崖州人南京户部右侍郎钟芳及其子进士钟允谦、举人钟允直的。“少司徒”是指户部右侍郎的别称。背面写着“世科”等字,当然是表明钟家父子都是科举出身啦。
进入学宫发现这些建筑也不是古时的旧物了,多是现代后恢复重建的,因此也就少了些文化积淀,多了些商业气息。学宫中现有大成门、东西庑、月台、状元桥、大成殿等建筑,殿内供奉着孔圣人等一代先师。与其它地方孔庙不同的是,在学宫的两厢中各供奉着两尊女像,走上前仔细观看才知道原来是冼夫人和黄道婆。关于冼夫人,我们正赶上区里一些政府官员在这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一名男解说员正在前面讲述冼夫人和黄道婆的故事,我们才得知:原来这位冼夫人在当地也十分有名,她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海南高凉府(今天的海南高州),嫁给了高州太守冯宝,并在梁武帝时期主动请缨,“请命于朝,置崖州,下辖10个县”,率当地民众平叛治乱,发展生产,使得海南得以健康发展,国泰民安,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故此奉在此学宫之中,供大家怀念。
在介绍黄道婆时,解说员说,她原本是上海乌泥泾镇人(今天的上海华泾镇人),8岁被迫给人家当童养媳,受尽苦难,后来背井离乡流落到了海南崖州,与当地的黎族同胞共同生活,学习了一手纺织好手艺,并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后来在元代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年老的时候回到江浙一带,将纺织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推广,成为一代纺织名家。
在学宫的两厢中,我们还了解到了鉴真和尚的有关情况。著名的唐高僧鉴真和尚于唐代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遭遇强台风袭击,所乘坐的帆船飘流到崖州城,他在这里帮助修建了大云寺,留下了一批准备带去日本的佛教经典,这是崖城文化史上带有神奇色彩的宝物。
此次观崖州古城,也算是不虚此行吧!我们既增加了崖州古城厚重的历史知识,也了解到了崖州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与当地的老百姓有了更多的接触,感受到了他们的朴素与真诚。
李明军,笔名文实。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县三岔河镇,大专文化,原为《吉林石油报》主任编辑,副高级职称。2020年3月正式退休。
多年来撰写新闻及散文、小说稿件2000余篇,发表在省内外30余家报刊杂志上。近年来,在搞好报纸编辑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浅谈企业报的策划》、《如何挖掘新闻由头》、《如何让企业报经济版活起来》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业务刊物上,并有部分论文获省内外新闻理论研讨一、二、三等奖。并公开出版《松辽写真》、《走进新闻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目前第四本新闻著作正在出版中。同时,他的名字已被编入到《中国当代学者传略》一书。现为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
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