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有时要比闺女强
文/杜玉德
不知是职业的特点,还是性格使然,反正我不太喜欢抱孩子。我的子侄及外甥,在他们小的时候,可能个个都抱过,我承认,任凭哪一个,没有一次超过2分钟的。
我不喜欢抱孩子,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孩子。相反,我很喜欢看孩子们的玩耍,也爱和孩子们聊天,和孩子们辩论,甚至我还特别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我一直认为那些爱作蹬的孩子,一定会在传统玩耍中弄出些新鲜的花样来。
这样久而久之的,我在好多大人(亲戚)小孩的面前自觉不自觉地就有了或多或少的冷漠与威严。
也因为这冷峻和严肃的面孔,让我在侄儿女及外甥们面前产生了不少的“怕情”。这些侄甥们,对我一是敬而远之,一是唯命是从。逢年过节的,他们却一个不落地都会来到我的跟前,送些礼物,送些慰问,让我在古稀之年并没有希缺之感。
说实在的,我的这些子侄外甥们,对我还是满好、满亲近的。除非是我有意识的瞒着他们,有事不让他们知道操心,一旦知道了,我的事就由不得我了,他们都会替我安排好一切,我也只能听之任之了。这不,老伴本来在咱县医院里打两天针就完的事,侄女听说了很不放心,硬是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逼着"我带着老伴来到了省城大医院。因为这孩子就在这所医院当大夫,于是,我就又一次“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我这侄女,小时候我抱的并不多,她二大娘虽抱过不少次数,也不过是隔三差五的,算起来抱的时间也不算长。可这闺女,对她二大娘真是操碎了心,比她姐姐——我那亲闺女还费心,都让我几乎生出侄女比闺女强的感觉!
六年前,老伴突患乳腺病,是这侄女的安排,得以及时治疗而化险为夷:三年前的一份化验报告单,是她从中发现她二大娘甲状旁腺有问题,并竭力催促我们去济南,查实后立即作了手术,才转危为安的;这几年,侄女更是把她二大娘的慢性病放在心上,提醒我们要定期检查,并且要求把每次检查的报告单都要发给她,认真的看后,然后就是一番叮嘱。这孩子在医道上有所造诣,在孝道和家庭责任方面更胜一筹。
今天我们来到医院,上夜班的侄女不顾一夜的疲惫,放弃了休息,全程陪同办理住院、医生询问病情(病情介绍时侄女比她二大娘自己还准确全面)、检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等环节,让同病室的病友及陪护羡慕不已。
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尤其是上年纪的人,一刹好好的,转眼就有可能头晕脑胀,家里有个学医行医的,真的受益无穷!
虽然闺女学业有成,在单位工作和专业上也屡创佳绩,毕竟隔行如隔山,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母亲年老体弱时的疾苦,对病因病痛更是茫然不知,面对父母的疾病除了送医院侍侯外,就束手无策别无它法了,当然,这样孝顺的孩子也是很少的。其实社会上,哪个青年不是看到父母还喘气能动弹,就认为是健康的?又有多少人当自己的父母重病缠身或离开了,还没弄明白,那病是什么时候得的,经历了多少病痛和折磨?
社会错综复杂,工种门类繁多,需要有各行各业的人才:祖国要发展,更需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孩子不可能个个都能做到床前尽孝,长年守护,这是社会现实,是普遍现象。凭心而论,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有个知冷知热,减病祛痛的孩子近距离的关心爱护,无疑会有更幸福更完美的晚年,你信么?
2024.11.25
作者简介:杜玉德,68岁,沂源县历山街道西儒林村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已退休。喜欢骑行、爬山等活动。经常写作,以散文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