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的博物馆、广信塔、古城墙
文、图/李伦
由广西梧州返粤,途经封开县,可以说这次是访古行,两座古城在两广交界处,相距约半个小时车程。
还没进入“广信文化园” 年轻人就向有关工作人员要了宣传单张,得知一个县的博物馆建得如此规模,真让游客刮目相看。
封开县博物馆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广信文化园内,是一个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该博物馆建于1981年,是广东省最早建设的县区博物馆之一,旨在弘扬古广信文化,发掘和丰富封开的文化内涵,为封开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适逢周六,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一大群小朋友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前来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通过展示真实、生动的展品,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亲子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活动,组织者也很聪明,没有家长人盯人,怎看得住这班“脱绳马骝”?还要不停地回答孩子们的各种问题,根本管不过来。
粤语作为岭南和海外广府人共同的母语,是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岭南特别是西江流域最重要的汉语方言之一。粤语作为岭南地区最早形成的汉语方言,既保留了诸多古代(雅语)的要素,又吸收融合了许多百越语言的成分,她对保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示设计造型新颖,带给参观者美的享受。
据介绍,截至2019年底,封开县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8484件/套,被授予“封开中华文化教研基地”、“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封开县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还通过多种活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封开县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介绍了粤语在岭南形成的历史,在国内外广泛分布等状况。
封开古人类在黄岩洞生活场景,展示早在十几万年前至一万年前已有封开人生息繁衍。

封开县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并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国际博物馆日的进校园系列活动、文物知识咨询及免费鉴定文物等,以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定期为学校学生开放,发挥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在民俗风情展览厅,一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花轿前面,天真地说:“我好想坐啊……”旁边的参观者见状笑了,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好事。
与历史名人留个影,对于大小朋友都是开心事。
陈钦、陈元父子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家,是岭南地区最早的经学家,对岭南地区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为“粤人文之大宗”。
莫宣卿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状元,也是唐代最年轻的状元,出生于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莫宣卿七岁时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他在17岁时参加廷试获得第一名,成为岭南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他的状元精神和家训“处家庭,当以诗书为本,守田园,必以稼穑为先”在封开县得到了传承。
封开县的历史名人包括“中华传佛第一人”牟子、万人武装的缔造者刘谦、从政为文双馨者士燮、南汉开国之君刘岩、天才军事家苏章、嘉庆皇帝的老师钱鸿施、黄花岗烈士李炳辉……

“广信塔”位于封开县新城区,是以广信命名并采用仿汉风格,集楼、阁、城、亭、庙于一身的方形塔楼结构建筑,也是两广标志性建筑。堪称岭南第一塔,西江第一楼,更因雄踞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东南岸的犀牛头山上,居高临下,江、天、山、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气势恢弘,有俯瞰四野、天人合一之意境,而且广信塔是免费登塔。
封开县博物馆大堂的大型浮雕,镌刻了封开历史名人的代表,这些名人在封开县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推动了当地的文化发展,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参观了封开博物馆,封开古城也一定要去看看,就在博物馆附近几公里的地方。
封川县(古时候叫过封川县)古城墙位于封开县江口镇封川街道,始建于隋唐,原为土夯墙。现有的青砖城墙是明成化五年(1469年)修建,城砖制作特殊,侧面阴印“封川城砖”或“封川军造”等字样。2008年11月18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上的亭台楼阁,树木长在城楼上,有点新奇,不见泥土,不用盆栽,可以遮阳乘凉,是休闲观景好去处。
城墙外的开阔地,是否古时候就是这样?便于防御和反击的需要?
古城外的旧街巷,也成为了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