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一下,讲个故事:
鹿成增
古埃及有座古城,古城名叫迪拉玛。迪拉玛一直被称为魔鬼城。
之所以被称为魔鬼城,是因为凡是来此城的人,十有八九会被骗过,很少有能清白地走出这座鬼城的。原因吗?据说为了不让埋在这里的图特安哈门法老被盗,曾在这里葬下了3000名骗子。骗子们显灵,导致来此城的人每每受骗。
有位希腊哲学家誓要揭开这个迷底,他去了这个鬼城,但他没被骗。心念之余,他把迷底刻在了一个石碑上,埋入了城墙脚下。
直到2300年后的一天,有位考古学家挖出了这个石碑,让那位哲学家揭秘的迷底公布于世,碑上的迷底是:
“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欺骗你。”
坐而论道
构思过度
鹿成增
著名作家余秋雨发明了一个论断,叫“构思过度”。
他说:“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他又说:“很多中年人都在不断提醒年轻人:生活比你想象的复杂的多。于是,年轻人的目光也复杂起来。很多老年人在弥留之际告诉中年人:生活比你想象的要简单的多。但是,他悟出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实在太晚。因此,可怜的人们,整个一生都在构思过度中度过,添加了多少破灭、纷乱和耗费。”
对余秋雨的“构思过度”论断,切不要给予对与错的争论,但人间,特别是中国人间,这种“构思过度”的现象是不是一种常见?大家可以公论。
一个生命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背负了沉重的家人和社会的希望。以致于从幼儿园开始,就让那本该快乐的童年、少年、青年阶段困在了“囚学”之中,拼命之中。“累”,从生下来的就开始了。
之所以人到将死了,才懂得人生本应该简单,那是因为“构思过度”成为了我们的劣习。我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期望值定的很高很高:上学,拼命为了争分;就业,拼命为了挣钱;当官,拼命为了向上爬;购个房子不只是为了住,而还是为了阔;就连买辆汽车,不就是为代步吗?不,还为了宣耀,于是还要追求名牌!
我们的构思实在太过度了。不少人不是不想创业,也不是没能力创业,为什么生命将息了,也没创半点业?究其原因,这“构思过度”可能是主因,“这行吗?”“那行吗?”步还没抬,就自己被自己的构思过度吓回去了。如此这般,岂有成功创业之理?
今天,常听好多人感叹:活的真累啊!活的累,是不是也与这“构思过多”有关?凡事想的那么复杂,瞻前顾后,思左想右,总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去前思后量,天天愁的睁不开眼,长声短气的,能不累吗?
虽然有道说“三思而后行”,虽然人总劝人凡事要慎思慎行,但思的过多,是不是就成了“构思过度”?
人生要勤动脑,但也不要过度构思才好。
2024年初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