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明星女儿
第七十六 场.大结局
人物:郭雅男.薛菲.姗姗小虎.小豹.大舅妈等
地点:山东聊城老家
时间:一九九一年除夕春节
(摄像机照在农家院)
旧历年底的最后一天,整个村里的大人都忙忙碌碌。上午大多数村民在家里杀猪宰羊,侍弄猪肉羊肉,有少数家里男人去池塘紫泥里刨藕棒,去鱼池里网鲤鱼。郭雅男本家族里也不另外,后院堂三叔宰了一个大肥猪,两只羊,给雅男家送了一半猪肉和一只宰好的羊肉;堂二叔家的莲藕也送来一大藤篓,还送来十多条大鲤鱼。建民爷爷把A市带来的干贝、海参、干蘑菇、干虾仁,给两个堂叔每户送一箱。下午更忙碌了,男人打扫院子贴对联,挂灯笼。家中堂屋正中再挂上两米长一米宽的家谱,家谱上面画的是玉香阁楼,从上古老祖宗到最底层祖宗,每一层阁楼都记载着祖先的名字。家谱下面摆上八仙桌,准备摆放供品。做完这一项,接着男人便带着一两个男孩拿着烧纸去上祖坟,请老祖宗家来过年。女人们都在家打年糕蒸馒头,油炸供品,包除夕饺子。(摄像机照在郭雅男家厨房里)
郭雅男家更热闹非凡,专请村里打年糕最拿手的几位老大妈在厨房里大显神手。雅男妈妈柳青、大舅妈、小舅妈和建民奶奶围着观看。只见几位大妈打出来的枣山年糕精致美观,远看就像火山喷出熔岩后留下紫色痕迹,煞是好看;近看山上挂满了鲜红灯笼果,闪闪发光。打出来的枣糕更别具一格,一层红枣一层面制荷花,由大到小一直摞到数层顶端,然后面捏花瓣封顶,就跟山上耸立的宝塔似的,雄伟壮观,屹立在案板桌上。做出来的枣刺猬栩栩如生,刺是用剪刀一下下剪出来的,尖尖厉厉真是个刺,眼睛和鼻子,用枣皮装饰,活脱脱的刺猬背上驮着一袋钱币,迈着大步往家运钱财的样子,可爱极了。制作的枣花、枣馒头和枣卷子也插上了花心花瓣,好漂亮呀!姥姥和奶奶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嘴不闲着,赞不绝口。待蒸好的枣糕一上案板,郭雅男带着薛菲和姗姗闯了进来,被年糕的精美造型吸引住了,那年糕个个又白又胖又起发,还不走样,几个女孩馋得忍不住了,郭雅男带头伸手就抓枣花吃,被娘抢先挡住说:“先别动,上完了供再吃。”(摄像机跟着郭雅男走)
雅男伸了伸舌头,给娘扮了个怪脸,然后带着薛菲和姗姗又跑出去疯玩,她这次疯玩又玩出花样来了,叫了一些好朋友还有同学去了麦田地里寻找一种名称面条棵的野菜,这种野菜非常好吃,她要在今晚的除夕宴席上,叫厨师蒸上几大盘,给A市来的近亲客人尝尝。在拨野菜中,薛菲是比姗姗笨拙,错把麦苗当成面条棵捋了两把,被雅男训了她一顿,还拿面条棵样本教她怎么辨认。(摄像机跟拍农家院落,又照在宴席上)
除夕之夜,雅男家灯火通明,大红灯笼高挂门楼外,春联福字门窗都贴上了。没出五服的郭家族人,男女老幼五十口子都集聚到郭雅男家吃团圆饭。客厅两桌,餐厅两桌,厨房和锅炉房各摆一桌。小太奶奶跟贾母似的,鹤发童颜,神气可显,家族年长辈最高一位。过去,小太奶从不敢回老家认家,抢了人家的男人,别人不说小三,可自己默认当了一辈子小三,这第一次回老家,老家人淳朴善良,没有一人拿她当什么小三看待,而都拿她当长辈,尊敬爱戴孝敬她,她受宠若惊,被请到正中位置,红光满面,孙男嫡女一大帮,喜得她合不拢嘴。大爷爷和大奶奶一口一个娘叫得别提那个亲近,连雅男爷爷和奶奶也站起身对小太奶奶妈长妈短叫个不停,纷纷给太奶奶敬酒,大家围着太奶奶吃团圆饭,小太奶奶感到从没有象现在这么有福气和内心充满的喜悦。
郭雅男的野菜被厨师用面粉蒸得又绿又嫩,再蘸上蒜醋就着吃,美味无比,A市来的人都没吃够,把别桌上野菜端过来。二堂叔是接大爷爷的班,在农业银行工作,拿出一沓没开封的十元钞票,每个孩子分一张;三堂叔的新鲜草莓和樱桃西红柿上了桌,管够孩子们吃;爹爹拿出东营出品的贺年音乐卡通片,每个孩子一张;两个堂姑姑,都在县城教书,分给每个孩子一盒彩笔和一本日记本,剩下老人和A市来的大人给孩子们的压岁红包钱,也不等大年初一了,就地发放。建民爷爷的红包最有创意,按考试分数高低发放。郭雅男发大财了,老人们在给她红包时,里面都多加了一佰元,雅男不明白,莫名地看她们。大舅妈说:“学校发她奖学金,长辈的更应该发给她一份呀!”到底挣了多少压岁钱,雅男连数也没数,通通交给她妈妈柳青保管,柳青又激动得不得了了,女儿真成了她的贴心袄。(摄像机跟到在客厅里)
晚上八点,央视春晚开播了,家族里的人没有走开,就在雅男家观看,因她家的彩电是全村最大最新型的三十一英寸电视,几个月前,建民爷爷来老家盖新房时,顺便在A市国际家电商厦买回来的。
春晚节目里,柳青的出现,精彩的表演,让家族人大开眼界,既惊叹,又赞不绝口,都羡慕她才貌齐全。还好,家族人不像城里人似的,大街上追星族到疯狂得地步,赞扬过后仍然是平静相处。(像机再转厨房)
宴席散后,厨房里多了几位妇女,都是本家族媳妇,帮厨师刷锅洗碗碟,然后再帮厨师包初一饺子。(摄像机转到小虎小豹他们几个)
小虎小豹和淘气几个跟本家族里的几个男孩去街上玩耍。街边的路灯全亮了。改革开放,发家致富,大队出钱给村庄道路全安上路灯照明。各家各户门楼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新年的气氛洋溢着整个村庄。成群结队的男孩放炮仗,点礼花,呼天喊地好不热闹。(摄像机跟拍雅男家客厅)女孩子出来的不多,都在家看春晚。这不,郭雅男家来了一群女孩,全是她的要好朋友,大人把客厅让给她们,去小点的屋看黑白电视去了。女孩子们坐小板凳的、马扎子的,沙发椅子都坐满了。茶几上摆放些瓜子、花生、糖果和炒的板栗子,郭雅男又把建民爷爷集市上给她和姐姐买的小食品全拿出来给大家吃。薛菲和姗姗陪伴,姐姐也在其中,大家边看边吃,其乐无穷。十点来钟,孩子们都有了困意,好朋友们都走了,柳青出来带着雅男、姐姐和姗姗进锅炉房洗个热水澡,薛菲也要跟着洗,柳青不喜欢她参与,便赶她道:“水池子小,招不开五人,你明天跟大舅妈一块洗。”薛菲虽心里不高兴,但她犯怵她小姨,不声不响地走了。(摄像机跟拍拜年景象)

初一的早晨,天还没亮呢?家族的晚辈敲门来给最高长辈小太奶磕头拜年,爹爹快去打开门,院里早被爹爹和哥哥起五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在堂屋门前外铺上一块地毡,给磕头人行方便。小太奶奶早就听说老家过年的风俗,怕受理时不懂规矩,招人笑话,丢了脸面,早早起床梳洗利索,坐在堂屋八仙桌旁的圈椅上。奶奶和姥姥也起床,相续陪伴她身边。郭家还有另外两枝同一个老祖宗,也算是郭家大院人,加起来老少也得百十多口人,他们成群结队来给小太奶奶磕头拜年,小太奶奶挺会起身免礼,让人进屋喝茶吃糖果,拜年人不客气地进屋站站,每人嘴里含块糖说几句过年话,然后转身再去别的家拜年。爷爷和三爷爷跟着后院他们的大哥带着几个侄儿侄孙去庄乡老年人那拜年去了。女人这边由后院大奶奶带头,带着雅男娘和另外两个儿媳妇也去给庄乡拜年。雅男、薛菲和姗姗也跟在其中,东家串了西家串,跪拜磕头。雅男妈妈柳青和小舅妈不习惯这种风俗礼仪,只看了看,没出门。大舅妈和建民奶奶出于好奇,也跟在后头凑热闹,人家跪地磕拜,她俩站一旁偷抿嘴笑。雅男几个女孩学着大人样子,跪在地上磕头时偷笑不止。一直串到天大亮,拜年才结束,算是回家正式吃饺子。(摄像机跟拍过年景场)不过,第一锅还是第一碗饺子得端出去先供奉天地完事,再放一挂炮仗,然后全家人才开始动筷子吃饺子。一个装钱的饺子,被柳青咬着了,大舅妈过年话上来了:“雅男她妈,你今年财戏双丰收呀!”大家都笑了。

一年到头只有新年的第一天才是本地农村妇女解放喘息的日子。大街上,三五成群的女人们叽叽喳喳连说加闹站大街墙跟前晒着太阳,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暖。男人们聚在一起打扑克,搓麻将,玩纸条牌。小孩子们大多数聚在打麦场,男孩踢足球、打排球、玩弹力球,扇四角;女孩子抢家争夺人的那种满族孩子玩的游戏。正玩得激烈,男孩子们冲进女孩子群,说抢占他们的地盘,双方争吵不休,最后郭雅男做了妥协,不跟男孩子一般见识,带着一群女孩去了另一个小点的打麦场。
初二是上坟的日子,第一顿饭也是吃饺子,所不同的是,男人们要五更天起床,叫着本家院里兄弟们结拜去祖坟,把近代祖宗亡灵从家中送走,然后挨个祖坟头前都烧上纸钱,再祭祀供品饺子,然后再放一挂炮仗。这一天男人和妇女们都不能东家串了西家走,鬼的忌日,家里有老年人的,最忌讳外人来家串门,所以人们都在家迷着看电视或站大街玩。
初三初四走亲戚串朋友,妇女又在家中忙活酒菜肴迎接亲戚。雅男娘要带着雅男和她姐姐哥哥去走她们的姥姥家,姗姗也要跟着去,娘同意了。柳青和延军一想,堂大嫂养雅男四年不容易,出于报答,备上厚礼也跟着一起去看望堂大嫂的父母。这一来,建民爷爷又来精神了,非开面包车送她们去。薛菲哭了,家中剩她一个女孩多没意思,于是大家同意让她上了车。
破五这一天是新年的最后一天,一切新年的忌讳都驱除了。早晨的年糕大家吃,一年四季步步登高,无论财运钱运登峰造极,高官厚禄。中午的水饺不怕煮破,越破越好,岁岁平安,大舅妈把几只最破烂的饺子,拨给郭雅男,还幽默地说:“吃了这几个破碎饺子,你的烦恼再也没有了,从今往后,幸福花儿向你开放,你将越来越美好!”
新年过完,A市的人们陆续都走了,郭雅男和妈妈跟着爸爸先到了南京爸爸部队住了十来天,然后又跟她妈妈去北京某空政话剧团分给妈妈的家属楼里住到开学,这就算郭雅男的烦恼成长结束,以后便是快乐成长。(全剧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