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杆太直了
顾德
读过《白鹿原》没有?里面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印象。鹿三让儿子黑娃在白嘉轩的家里做工,他说白嘉轩这样的东家是很难遇到的,正直正义,仗义疏财。黑娃说什么也不同意,嗫嚅着说:“他腰杆太直了。”而且这话在以后多次说过,直到后来,白嘉轩的家里进了盗匪,把白嘉轩的腰打伤了,后来白嘉轩也“佝偻着个身子”了。
为什么说这个呢?白嘉轩和鹿子霖都是白鹿原上的头面人物,他们白家和鹿家明争暗斗,互相摽劲儿,他们共同带领乡亲们修建过祠堂,创建学校。黑娃对鹿子霖没有“腰杆太直了”的感觉,鹿子霖有点污,白嘉轩是真正直,直得让人有点压力。黑娃有点痞,黑娃和鹿子霖在一块儿没有压抑感,和白嘉轩在一起就有点不自在,有点犯怵。
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眼里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这样或许就会让有点痞的人难以承受。这样或许把人推出去了,不能更好地改变人。白嘉轩对长工鹿三是真好,拿他当兄弟。自己的两个孩子去上学,让鹿三的孩子黑娃也跟着去上学,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啊。可是不是让人心里有点压抑感,有一种被恩施的感受吗?反过来,我们一般人可能还会埋怨: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啊?再深一点,你怎么不知道报恩啊?还有一个,黑娃出外打工,领了一个媳妇儿回来,好事啊,可是白嘉轩不接受,不让他们进祠堂,这样误导着鹿三也不接受这个儿媳妇儿,两个人只好在村外窑洞里安家了。最后黑娃的媳妇白小娥落了一个很悲惨的结果。设想一下,当时如果鹿三老两口接受了他们,或许会挺好的一家人,和睦相处,生儿育女,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不要拒人千里之外 。说个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一个同学A,我认为他人品不太好,比如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刚刚去世,他说人家是“没爹的孩子。”我有点烦他。有一个同学B淘气调皮,可是品质不坏。后来我不教他们了,B见到我,有时候会跑到我跟前,和我抱抱,我也回他一个抱抱,心里暖暖的。那天A遇到我破天荒地跑到我这里也抱抱我,我也回抱了一下,可是内心不是很顺畅。如此关系不润滑,教育效果就有可能打折扣,不利于教育改变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和融合,没有心灵上的相通就难以接受。这次又有一位同学,我也有点烦他。他把别的同学的练习本拿走,擦掉人家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擤鼻涕的纸就随手丢到后面,很不让人喜。批评他,他就眼睁睁看着你,不知道能不能说到他心里去。说不到心里就难以接受改变,是不是啊?
嫉恶如仇是对的,但是对需要教育的对象不能拒之千里之外,得用心去爱,用心用情去管教,给他一个相容的环境,相亲的态度,相和的教育,这样或许效果更好一些吧。

作者简介:顾德,本名李吉利,男,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农村小学老师。喜欢读书写文字,立足自身,立足本地,写平常百姓事,抒普通草民情。偶尔创造点自己意料不到的乐趣。诗观,情动于心,发之言志,发出为文,尽量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