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发生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编者虽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但也认为给老人过寿诞时让他们一块唱“Happy birthday to you”有点滑稽,小字辈跪拜磕头是中国的古老传统,显得隆重。而在给小孩子过生日时,按西方的做法吃个生日蛋糕则未尝不可,因为他们喜欢吃甜点,绝不可能饮酒。无论寿宴和婚礼,都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见,无论中西方,崇尚自由都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你真是个拗种 (小小说)
文/杜玉德
“你真是个拗种!”
“我承认,自已很执拗。你说我是拗种,是骂人,是在污辱我的人格!”
面对老伴铁青的脸,面对一群友好而茫然的面孔,哪怕是伤了那颗对他一片真诚的心,他也绝不退让!刘耀宗态度坚决,本来红润的脸更是涨得彤红,嘴唇哆嗦着,胸膛在剧烈地起伏。
天下匈奴遍地刘,况且老刘头今年七十三岁,今天又是他的正生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虽说他粗通文墨,对封建迷信那一套不大感冒,但对传统文化却是接受的不少,也一直很尊崇,很信仰,很坚持,对一些禁忌讳莫如深,难怪他拧起来不让。
本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本是一次温馨的祝福,本是一种亲情的凝结,却因为一盒昂贵的生日蛋糕,差一点就使大家心情沉闷、不欢而散。
据我对刘耀宗的了解,他在个人生活上,是没有什么讲究的。只要有一口吃的,无论粗细荤素,也不论品质贵贱,只要填饱肚子就行;只要有件穿的,无论新旧大小,是青是蓝,只要遮体御寒即可。今天为了一盒蛋糕,而且是价格不菲的蛋糕,让他大光其火,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刘耀宗性格耿直豁达开朗,不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人,也不是一个不喜好人敬的人,更不是无事生非、吹毛求疵、令人讨厌的人。今天是他的生日,是他七十三岁的大寿,兄弟姐妹儿子女儿,侄子侄女女婿外甥,一大帮二十多口子人,他使起拗来寸步不让,让买蛋糕的孩子感到好心当了驴肝肺,让在场的亲朋好友都很尴尬,老伴劝说无果十分愤怒,这些他竟全然不顾,坚持把蛋糕退回去,并声称“不把那东西退回,这个生日我宁可不过!”
对于刘耀宗的执拗和不近人情,我是理解的。
其实,在场的人是了解他脾气的,也多少明白一点个中原因。但老伴知道年轻人喜欢赶时髦,愿意搞些洋玩意儿,也知道小字辈得罪不得,今天你让他下不了台,他可能让你一辈子上不了台。因此,只好让老刘退一步让一下,附就附就。岂知,这却触到了老刘的底线,他岂能让步妥协?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骨气。况且,刘耀宗在要不要大操大办生日宴上已经作了让步,并声明“在我的生日宴会上,绝不能出现西式生日蛋糕!”可是,声明归声明,也只能对子女说明,不可能对亲戚们下个通知:你们来祝寿时,千万别买蛋糕。这岂不是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不知情的妻侄子花几百块买了个大蛋糕,这孩子恐怕不知道他姑父还有些忌讳呢!
我们的风俗,在老人寿诞之时,儿孙及亲朋好友们必齐聚一堂为老人祝寿。仪式的繁简是根据个人地位和经济条件而定的。官宦或大户人家是讲究繁文缛节的,既有仪式感又有敬畏感,还有很多进账,吃香喝辣极具奢侈;对于普通百姓之家,能吃上一碗长寿面,荷包上一个鸡蛋就算无比幸福无比满足了。
如今生活好了,社会开放了,也不知从何时何人兴起过开了洋节,就算是传统的节日也要硬塞进一些洋气的东西,否则就被人说是没见识没情调,就是土老帽儿!
比如结婚典礼,传统的凤冠霞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婚纱;象征红红火火的喜庆装束变成了洁白无暇的拖地长裙;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的礼节变成了新郎向新娘跪地求婚的仪式。
再比如,庆寿宴上,晚辈给寿星送寿礼行跪拜贺寿的礼节不见了,祈祷寿星健康快乐的长寿面,竟可有可无。
只顾追洋风赶时髦的年轻人,哪里知道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别,哪还顾及喜庆红事中的忌讳和老年人的内心感受?
婚礼上大红大紫,象征着新人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贵吉祥,你给新媳妇弄一身白,多不吉利呀!中国人只有在丧事上,才披麻戴孝,一身白。你让新媳妇一身白纱是什么意思?是想表明新媳妇纯洁吗?
生日蛋糕上涂满了白色的奶油,上面插上一些蜡烛,然后寿星和众人一齐吹灭蜡烛,分而食之。可这吹灯拔蜡的事,让刘耀宗这“老学究”怎么能接受?“别人的事我管不了,我自己的生日如何过还作不了主?我还想再活几年,现在还不想一命呜呼!”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我同情他、支持他!
有人说,没文化很可怕,你可知道,文化人有时更讲究更害怕,害怕诅咒,害怕预言应验,害怕遇上巧合。人世间碰巧的事可不少呢!
2023.11.28
作者简介:杜玉德,68岁,沂源县历山街道西儒林村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已退休。喜欢骑行、爬山等活动。经常写作,以散文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