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韵识典】下部14篇(新韵安韵部)
佩玉,
鸣銮。
词汇“佩玉”和“鸣鸾”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篇最后的诗。佩玉,佩带着玉佩的官员;鸣鸾,指马车上鸾铃所发出的声音。全诗如下: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全文翻译看下一词解释。
王勃的《滕王阁》诗译成白话是: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那些贵人身挂琳琅佩玉,坐着鸾铃鸣响的车马,前来阁上参加歌舞的,不会再有了。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浮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细雨,云影倒映在大江中,日日悠悠。物换星移,不知度过多少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栏杆外的江水空自流淌,日夜不息。
钗上燕,
镜中鸾。
典故“钗上燕”出自《述异记》。这是一个传说:汉武帝元鼎元年,起造招灵阁。此时来了一个神女,留下一个玉钗给汉武帝,汉武帝便将玉钗赐给了赵婕妤。到汉昭帝时,宫人们知道了这个光莹甚异的玉钗,便欲偷出给祸害了。可打开钗盒一看,只见一白色燕子,一直飞入空中不见了。后来人们称玉钗为玉燕。
典故“镜中鸾”出自《鸾鸟诗序》。当年罽(jì)宾王得到一只鸾鸟,想尽各种办法让它鸣叫,但此鸟就是不叫。后来罽宾王的夫人说:“听人说鸟见到同类就会叫,为什么不挂一面镜子让它照一下自己呢”。罽宾王就按这个方法做了,结果鸾鸟见到镜子里的自己以后,以为见到同类,便慨然悲鸣,展翅奋飞而死。
别才可用,
妙处不传。
典故“它山之石”出自《诗经》。这里的它山就是指别的山。《诗经》中说:“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又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当磨石来琢磨玉器。引申意思是: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用来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
典故“妙处不传”出自《世说新语》。晋代的太傅司马道子问谢车骑将军谢玄:“惠子所著的书有五车之多,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涉及玄言?”谢玄回答说:“这当然是因为玄言的精微处难以言传。”其实,惠施所著的书是非常多,可是讲的道理很杂乱,言辞也不当,谢玄是帮惠子说好话呢。
梁鸿贫且傲,
冯道蠢而顽。
典故“不因人热”出自《东观汉记》,东汉时期读书人梁鸿因父亲去世,家道衰落,可是他人穷志不穷,却也逐渐养成孤傲的脾气,不把有钱人看在眼里。他在学习期间自己烧饭,同窗邀请他用他们的热炊具,他不同意,坚持在自己的冷灶上生火煮饭,毕业后依然穷困不堪。后用这个典故形容不仰仗别人。
典故“冯道痴顽”出自《新五代史》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冯道有一套官场技巧,先在后唐担任宰相。后又后晋担任宰相。不久,契丹灭了后晋。冯道又投降了契丹,契丹国王耶律德光问冯道:“你是个什么样的老东西?”冯道厚颜无耻地回答:“我无德无才,是个痴顽老子。”毫无气节,毫无廉耻。
韩信奇袭安邑,
郭嘉速取乌桓。
典故“木罂渡军”出自《史记》。汉韩信奉命击魏王豹,采取了声东击西的兵法,表面上集中大批船只,故作疑兵,要渡黄河,吸引敌军主力。暗地里却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yīng),将这些瓶子排成长方形,口朝下,用绳子与木头绑在一起,可以多载人。韩信命主力在侧翼用木罂载士兵偷渡,一举成功,生擒魏王豹。后用此典形容奇袭。
典故“兵贵神速”出自《三国志·郭嘉传》。曹操在官渡之战消灭了袁绍。袁绍的儿子袁熙袁尚带领残部投奔北方的单于蹋顿。曹操为尽早巩固北方,便想继续进攻乌桓三郡,但又担心南方的刘表进攻自己的后方。郭嘉建议曹操快速北伐,不必顾虑南方的“坐谈客”刘表。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亲率精兵,日夜兼程,出其不意地消灭了蹋顿的部队,袁熙兄弟也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
廿载守节妻束发,
数秋苦志母酬丸。
典故“束发封帛”出自《新唐书·列女传》唐代名臣贾直言因为出事而被贬到岭南,临行前与妻子诀别,希望她不要为他守寡,遇到合适的人家也可以出嫁,妻子董氏流着泪而不回答,就用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再用丝帛包起来,象封条一样写上字,对贾直言说:“不是你的手决不解开”。贾直言被贬20年后才回来,董氏的头发已经堕地很长。
典故“熊丸之教”出自《新唐书·柳仲郢传》。唐代名臣柳仲郢(yǐng),字谕蒙。母亲韩氏,善于教育儿子,所以仲郢年幼时就酷爱读书,韩氏曾经和制熊胆丸,让仲郢夜里吃它,一是苦其心志,二是补养身体。仲郢长大后擅长写文章,曾任河南尹,他“为官严谨,执法严明”。后人以此典作为贤母教子的典故。
不疑遭误,舍金先付;
钟会耍泼,诓剑不还。
典故“不疑诬金”出自《汉书》。汉代人直不疑,当小郎官时,现几个官员同住宿舍。有一人告老还乡时,误拿了别人的金子。丢金子的人怀疑是直不疑偷的金子,直不疑先是向失主道了歉,然后买了同样分量的金子赔给了失主。后来,错拿金子的官员特意返回来还金子。丢金子的人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好人。
典故“钟会窃剑”出自《世说新语》。三国时期的钟会,很有才华,但也有不少阴谋。他叔伯姐姐的儿子叫荀勖(xù),有一把价值百万的好剑,放在母亲那里。钟会心生歹念。模仿外甥荀勖笔迹,把剑诓到了手,赖着不还。后来荀勖去舅舅钟会的新家画了钟会已故老父亲钟繇的画像,钟会感伤,也不敢住了。
郑弘得相,岂鹿随丹毂;
孙恪失妻,因猿献玉环。
典故“白鹿随轩”出自《后汉书》。东汉的郑弘,字巨君,在平原相的职位上,为官清廉。他经常微服私访,调查民间疾苦,救济贫困农户。有一次,郑弘在私访民情时,遇到成群白鹿挟车而过,他特别惊奇,就问随从主簿黄国:“白鹿出现是吉是凶?”黄国祝贺说:“将来您必将成为朝中的宰相。”后来应验了。
典故“啸云侣”出自杂剧《孙恪遇猿》。唐代有一名叫孙恪(kè)的书生,娶袁氏女为妻。后来去岭南任职,携妻前往。路经端州,游峡山寺。袁氏看到熟悉的景象,便将身上的玉环献给寺内老僧。此时有许多猿来欢迎袁氏回来,十分亲切。袁氏提笔赋诗,与丈夫及二子诀别,变回了猿,长啸而去。老僧人想起:袁氏肯定是当年寺内失踪的小白猿。
风月长存,赤壁闲游苏轼;
利名皆弃,华山高卧陈抟。
文赋《赤壁赋》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当时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由怀古伤今的悲咽,到精神解脱的达观。文中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戏剧《陈抟高卧》是元代马致远的作品。五代时神仙陈抟(tuán)隐居时,借算卦之机指明赵匡胤能做皇帝,汴梁就是兴龙地。后来赵匡胤果真当了皇帝,一定要请陈抟入朝享受荣华富贵。可陈抟不图名利,不沾酒色,只向皇帝诉说学仙的种种好处。一大臣按皇帝意思送上金钱、美女,陈抟不受,返回了华山。
娄帅容人,好似额头能跑马;
王丞谅妾,恰如肚里可行船。
典故“感愧狄公”出自《》。娄师德是唐朝的宰相,在西征时率军抗击吐蕃军的进攻,八战八捷,深得武则天的器重。娄师德为人宽宏大量,他曾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狄仁杰原来不知情,多次排挤娄师德。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仁杰感叹:娄公盛德,我不及也。娄师德病故后,谥号为“贞”。
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是宋朝宰相王安石的事。王安石中年丧妻,续娶了一个妾叫姣娘。王安石整天忙于朝中之事,经常不回家。姣娘耐不住寂寞,跟府里的年轻仆人偷情。这事后来被王安石知道了,便试探姣娘。姣娘作了一首诗,后两句是: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谅解了姣娘,给了她银两,放她与仆人远走了。
【作者简介】
马忠文,网名“清南文兵”,1980年参加工作,从事财政工作,2016年退休,业余爱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现为大连市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