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与二位画友喝了一斤汾酒回家,刚醒。
酒这个东西让我说不清它的好与坏,但是现在借着酒的余兴,我想为好友孙景致的篆刻写点自己的文字了。凭心而论,在与这位仁兄的交往中,无论是对他的书法篆刻欣赏与认识,还是和他对艺术审美思想的深入交流,抑或是在交流过程中对艺术观点的争执,一直想就此为他写点东西,可总找不到能让我写的激情。可能是因为今天所饮的好酒的魔力吧,好像找到很想谈谈孙景致篆刻的迸发ロ,突然有很多话从我的思绪中飞奔而来……
二十多年前,在骊山中学厕所里,我与妻子所在学校的一位颇受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师李伟亭老师闲遍,得知孙景致对书法篆刻,已达到了狂迷的程度,于是我便很想让李老师为我引荐一下这位书痴孙景致先生。
在我的印象里,孙景致好象有一个笔名叫孙大圣,现在好象有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和提及个笔名了,也可能是他的艺术审美又进入到更高的境界的缘故。但是他那时对书法篆刻艺术审美追求的影响,至少在临潼境内已经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也并非靠人为炒作吹捧浪得虚名的。这一点在骊山印社举办的一次书画篆刻展上得到了验证。当时,省上书协一位在全国书坛颇有影响的书法大师,走到孙景致书法篆刻作品前,驻足凝视,眼线都拉直了,然后问身边陪同的人,孙景致,何许人也?此人书法气韵不俗,很有味道。这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当然,二十多年前他已在省上乃至全国煤炭系统举办的书法篆刻展中,荣获过许多有份量的大奖。
孙景致在书法篆刻上的追求,是非常讲求专业的最高境界的,换言之,他在艺术审美上眼光是很高的。在书法上直追汉魏风骨,并以此为目标,凡有书成条幅作品,悬挂在书屋最醒目的墙壁上,自勉自励,并且不断更新,可谓“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他除了刻苦大量临习汉魏名家碑帖外,还大量购买订阅书法篆刻书籍和有份量的刊物。在篆刻上,他几十年如一日,两眼几乎整日浸泡在雄浑高古的秦汉印章以及当代驰名中国印坛大家的篆刻作品中。他时常一遇有人与他闲谝,就如数家珍地介绍点评那些大家篆刻作品的特点。诸如王镛、石开、朱培尔、程风子、碗底王黄惇,总之,他逢人只讲他钟爱的书法篆刻,而且愈谈愈激动,滔滔不绝。若谈及别的,他就像一个木讷迟钝的呆子,呆坐在那里无语了。
其实,孙景致并非什么呆子,他是一位在书法篆刻乃至绘画艺术的审美方面,有着不同一般书画篆刻从业者的高境界追求,他的眼光是直仰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而不是那些一般低矮的土堆丘陵。他宁可追求险绝孤冷的大美,也不愿随波逐流,去讨好江湖叫好的杂耍与庸俗。单说他的篆刻,仅扫一眼他不计其数的篆刻印面,就能被他那直追汉印的浑厚健劲所吸引。再细品他的篆刻线条,刀笔结合,意韵融冶。线条起止方角明显,刀痕清晰。圆角丰润,浑厚华滋,形成印面浑朴自然的大气象。在他的作品中,清晰可见的不都是横平竖直的呆板线条,而是直中有曲,折中有圆的多变曲线。使印面奇正相生,犹如平静的湖面荡起的涟漪。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印面能根据字的笔画繁简迁思妙想,安排得疏密有致,可谓疏能走马,密不透风。不因线条交叉稠密而堵塞,反而形成大疏而空灵透气的大格局。
孙景致篆刻刀法丰富,生动活泼。在他的印面里横平竖直的笔画中,还稍有少许斜笔的微妙运用。除此之外,他还在篆刻中大量吸收当代印坛很有影响的篆刻大师的审美取向,孜孜不倦,像蜜蜂一样,采百花而成蜂蜜。
他曾与我探讨篆刻艺术审美时说,写意篆刻是篆刻审美的最高境界。因为它不管结字还是运刀,都要求在极准确处求不准确。他的写意印有种生猛的力量蕴含其中,比如腕力之强,线条之涩,造型之险,章法之奇………
李白曾这样写酒,记不得原句了,大意是天若不爱酒,天上为何有酒星,地若不爱酒,地下为何有酒泉…….
此时此刻,我得感谢那天与二位好友所喝的那瓶汾酒呀!
2022年6月22日午后
作者简介:文忠民,1957年生。毕业于陕西师大西安专修科中文系。高级讲师,陕西美协会员,喜绘画,爱文学,曾有多幅画作参加省市级展览并荣获大奖。退休于西安市临潼区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