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菊
文/郁三阳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照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往昔诵读此诗的情境虽已在岁月中渐趋模糊,然而我对菊花那份独特的钟情厚爱,却如陈酿老酒,愈久愈浓,无可替代。每逢秋末冬初,菊花傲霜盛放之际,我总难抑心中之渴慕,定要奔赴那菊花盛绽之处,去赏鉴这岁末独有的最后的绚烂景致,仿若一场庄重的告别仪式,向这一年一度、即将落幕的花季致以最深的敬意。
犹记儿时,每至深秋,全市各大小公园皆化作菊之盛会的舞台。五彩斑斓、娇艳欲滴的菊花,如盛装的舞者,竞相展露芳华。步入其间,观者仿若置身菊之瀚海,花之仙境,不禁沉醉。脚步亦变得轻盈而迟缓,只恐惊扰了这方盛景,只愿时光就此停驻。再看那些用菊花编制的各种艺术送型,如孔雀,如凤凰……这满目盛景背后,凝聚着公园园丁们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自春日始,他们便躬身于育苗之壤,依时精心嫁接、施肥、浇水、晾晒……每一道工序皆需悉心呵护,如哺育儿孙,似侍弄宠物,未有丝毫懈怠。待到深秋来临,公园便成了菊花的主场,花的海洋,园丁们将悉心培育的风格各异、风姿绰约的菊花一一呈列,似是在向世人展示他们用心血浇灌的艺术结晶。而热心的周边居民与企事业单位中的养菊爱好者,亦踊跃参与,纷纷捧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共赴这场菊之雅集、花之赛场。一时间,菊香四溢,繁花盛景令人目不暇接。市区园林局顺势而为,举办盛大评奖活动,评奖细则公示于众,市民踊跃投票,各级各类优秀菊花作品奖、单位优秀组织奖等依次揭晓。菊展期间,人流如织,欢声笑语,百姓于菊香中感受秋日的深情馈赠,亦满心期许来年菊展更上层楼,再创新境。
回溯上世纪九十年代,金秋十月,我有幸赴河南开封研学。甫入市区,那“满城尽戴黄金甲”的壮阔画卷便扑面而来,大街小巷皆被菊花装点得五彩纷呈、仪态万千,令人叹为观止。开封之名胜“清明上河园”,依明代画家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而建,民风朴实,古风悠然。园内建筑皆仿明代形制,景中往来之人服饰妆容亦颇具古韵,仿若穿越千年。此时比景再以菊花点缀其间,或含苞待放,或肆意怒放,更添几分生机与灵动,似是历史与自然于此交融,共谱一曲盛世华章。当地向导相告,菊花乃开封市民票选之市花,备受各界市民尊崇。每逢春季,市民与各单位皆倾尽全力培育菊花,侍奉数月,而后将其摆放于大街小巷,庭前室中,一城皆菊,香韵悠长。中外游客闻香而至,赏菊游城,此盛景已然成为开封市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且多年来愈展愈烈,热度经久不衰,菊香与古韵共舞,绵延不绝,为十三朝古都增色。
谈及市花,我的思绪又飘回上世纪 80 年代的天津。彼时在市长李瑞环的倡导主持下,全市民众踊跃参与,人手一票,终选定月季花为我市最具代表性的市花。为彰其盛,特举办“月季花小姐”评选活动。当选者妆容精致,华服加身,登上彩车巡游街头,风姿绰约,仪态翩千,引得市民纷纷驻足,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犹记去年,偶然邂逅一位中年女子,身姿婀娜,容色出众。闻其乃当年之“月季花小姐”,不禁多瞧几眼。岁月虽流转,然其风韵犹存,往昔万人憬慕之花似又重现眼前。曾几何时,北宁公园内的"牡丹园”曾盛极一时,牡丹盛开,国色天香,游人如织。然岁月变迁,如今园中牡丹几近绝迹,殊为可惜。问及五十岁以下之天津市民,恐鲜有人知晓本市市花为何,往昔盛景与记忆渐次凋零,徒留一声感慨。
今年深秋,水上公园依例举办菊展,挚友盛情相邀,奈何俗务缠身,未能赴约。遂于附近诸园寻觅菊花芳影,终难如意。后至驱车前往花市探寻,奈何菊花因其性价比之故,花商多不热衷经营,踪迹难觅。幸于一隅得见数盏,略显清瘦,仿若遗世独立之“丑小鸭”,然其神韵犹存,爱心涌动,如获至宝。遂购两盆归,置于阳台之上,悉心照料,按时浇水施肥。不日,菊蕊绽放,娇艳欲滴,在摆放着的一排长寿花之中花团锦簇,傲然挺立,亦为寒舍添一抹别样亮色。
今时花卉市场,繁花似锦,诸般花卉争奇斗艳,各擅胜场。然我心之所念,仍是往昔“满城尽带黄金甲”之盛景,那是菊花独有的豪迈与风姿。秋菊啊,不知何时方能重见你往昔那婀娜多姿的丰韵,再现那“秋菊有佳色,冬里无俗姿”的超凡风致?翘首以盼,唯愿君归。

郁三阳 自幼受先父、津门著名书法家郁美庵先生熏陶,后又虚心向王学仲、宁书纶求教,每日临池不辍,临写名帖名字,形成自己潇洒飘逸的个人书风。先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王学仲艺术馆举办展览。作品被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吴昌硕艺术馆收藏。本人现为外交部礼宾司特约书画家,多幅作品在国外多家中国大使馆展出和收藏。曾在美国宾州格瑞芙等大学等讲学,传授中国书法。夲人现为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兼外联部主任、亚太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亚太文化艺术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五子天地》文化传媒艺术顾问、天津三源文化艺术院院长等。
责编:许壮楣、郁三阳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艺创作社王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