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巴山一棵草》第二卷游记连载六
第二章 二游江南
第二节 厦门——山水画卷与人文瑰宝之都
文/刘连成
初至厦门,阳光热烈而不失温柔,微风轻拂,携着海滨城市独有的气息。一下飞机,旅途的疲惫便被满心的期待驱散,我们无暇停歇,匆匆在小饭馆简单的吃了一顿午餐,便奔赴那心心念念的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仿若尘世中的净土,静静伫立在繁华与喧嚣之畔,与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厦门大学仅一墙之隔,恰似古朴与现代、宁静与活力的奇妙交融。未及近前,那氤氲的香火气息已悠悠飘来,丝丝缕缕,牵引着脚步加快,融入那川流不息的人潮之中。
信步迈入寺门,目光即刻被门前大水池所吸引。池中,热带金鱼悠游自在,斑斓色彩仿若细碎日光落入水中,熠熠生辉。那些鱼儿,或大至一二斤重,身躯肥美,鳞片在波光下闪烁着华彩,近得仿佛一伸手便能触碰到它们灵动的身躯。往来人群熙攘,却无人起捕捉之念,许是这佛门圣地的庄重肃穆,让每颗心都满盈敬畏,不敢有半分亵渎,只愿静静观赏这些水中精灵嬉戏,感受这方天地别样的生机与祥和。
抬眼望去,寺后的山峦渐次铺展,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这里的山,迥异于北方的巍峨雄浑、高耸入云,少了凌厉的山势与磅礴气势,却多了几分温润与婉约。山上的石头,无论巨石嶙峋仿若小山,还是小巧玲珑如碗口般大小,皆被岁月与自然精心打磨,圆润光滑,不见棱角,恰似被大自然以慈爱之手,细细雕琢成件件艺术珍品。我踱步其间,手指轻轻抚过石面,那微凉且细腻的触感,似是在诉说悠悠时光里的故事,每一道纹理都是自然镌刻的印记。
穿梭于寺内殿堂,朱红立柱、青灰飞檐,在蓝天映衬下古朴庄重。殿堂中,香烟袅袅,诵经之声悠悠回荡,似穿越千年而来,抚慰着每颗尘世中疲惫的心。信徒们虔诚进香,或闭目合十默默祈愿,或跪地叩拜,眼中泪光闪烁间满是坚定信仰;来自各地的香客,面庞上带着长途跋涉后的风尘,更有对这片圣地矢志不渝的敬仰,一步一叩首,一心皆虔诚。
行至一处,山色与寺影相互辉映,景致尤为醉人。我忙唤同伴,选好角度,以镜头定格此刻,将这山石之美、寺院之幽、信仰之诚,皆收纳为一帧永恒的纪念,珍藏于心间。待日暮西垂,余晖为南普陀寺披上金纱,我们才带着满溢的感慨与眷恋,缓缓离去,可那寺中的清幽、山石的韵致、信仰的力量,早已深植心底,成为这段旅程最璀璨的记忆明珠,在往后岁月中,熠熠生辉,反复回味。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厦门的又一处著名景点——鼓浪屿。
踏上鼓浪屿,时光仿若悄然放缓了脚步,往昔岁月犹如老旧电影在眼前徐徐放映。
遥想往昔,旧中国时期它乃“万国公岛”,各国富商接踵而至,留下了风格各异的别墅,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的雕花、中式的飞檐相互交织,仿若一座世界建筑艺术的博物馆,一砖一瓦皆镌刻着历史,默默诉说着悠悠往事。
此地,文化氛围恰似醇厚的陈酿。“琴岛”之名,实至名归,家家藏有乐器,人人痴迷音乐。当夜幕降临,悠悠琴声飘出,萦绕在街巷之间,宛如精灵于夜空中织就的梦幻锦缎,为这份静谧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诗意。而且由于没有机动车的搅扰,空气纯净无瑕,乃是喧嚣尘世中难觅的一方净土,每一次呼吸都充盈着清新与安宁。
在我看来,郑成功博物馆和日光岩,更是心中的绝妙之处。暂且按下英雄传奇不提,单单登上日光岩的巅峰,视野陡然开阔,厦门市景全然铺展于脚下,繁华的街巷、浩渺的沧海皆尽收眼底。极目远望,大小金门于云水之间若隐若现,能够望见彼岸同胞的生活景象,心中的同胞情谊翻涌而起,澎湃不息。海风轻拂,似乎传递着两岸割舍不断的牵挂。鼓浪屿啊,承载着厚重的过往,满怀着人文的温情,深深地镌刻进记忆的深处,成为了令人魂牵梦绕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