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全民弱智”时代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已经进入“全民弱智”的信息时代。为什么这么说?
有的人,从早上一醒来,就打开手机刷短视频,刷到搞笑的,跟着哈哈笑,刷到骂街的,跟着骂,刷着刷着,几个小时过去了。
吃完饭接着刷,心情不好也刷,开心也刷,刷到手机砸脸,刷到昏迷入睡。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啥事都没干。
不可否认,互联网快速发展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缺少常识的弱智越来越多,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有的人脑袋已是晚期,无药可治,有的人还勉强可以救治。极少数人有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的短视频的就好比百年前的鸦片。
它的最大后果,是让一群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让谣言、仇恨、戾气替代真相、正义、文明”。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拒绝不了短视频?
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不停地收集我们的数据,挖掘你内心深处的癖好,根据你刷短视频的行为,算出你喜欢的内容,然后不断推荐给你。
你点赞了一个猫咪打哈欠的视频,它会给你推送更多可爱的猫咪。
你在小帅和小美的视频解说停留了很长时间,后续就会刷到更多的小帅和小美。
你在美女视频上停留一会,接下来就会给你推荐更多的美女。
短视频越刷,越会出现你喜欢的东西,而且每个人的信息流刷起来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算法精妙之处,基于算法,短视频会呈现千人千面。
最后让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根本就停不下来。
浪费的不仅仅时间,大脑也会被慢慢地侵蚀掉。
为什么短视频会让人变的弱智?
有以下4方面原因:
1、认知范围变得更狭隘。
你会发现,越无知的人越偏执,和认知水平相差甚远的人争论问题时,往往是驴唇不对马嘴,再扎实的知识储备也没有用武之地。
认知水平越低,越坚信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法,而不会思考完整的事物运转逻辑,更不会在意客观的“正确性”。
有人肯定会反驳:短视频明明是让用户增长了见闻,学习了知识啊?怎么会和“无知”扯上关系呢?
你想,你喜欢看的东西,大数据的算法就一直推给你。刷美女就一直给你推送美女,刷机车就一直给你推送机车。
从这个角度看,短视频“投其所好”式的推送机制,显然并不能帮助提升用户认知,反而会让用户深陷“信息茧房”而不自知。
2、知识变的极度碎片化。
有的人手机里下载好几个app,逢人就说能学到知识,视频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
并且每天忙着“充电”,这个成功学,那个心灵鸡汤,这个企业家,那个生意发财密码。
最后,其实啥都没学会,实际不过是给你铺设一条“智商滑坡”的康庄大道,看完没有任何质的改变。
所有的“深度”,都被无数个“滑稽”的小片段填得满满的,剩下的,就是一堆没有营养的垃圾。
3、让人失去思考能力
长时间刷短视频,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懒,懒得去深度理解,懒得去独立思考,懒得去推敲问题。
渐渐的,你只能接受那些简单粗暴能调动你情绪和欲望的内容,相反,那些需要思考、逻辑、情绪没有那么强烈的内容,你就显得没有耐心。
到最后演变成标题不够耸动的话,你连看都懒得看。
你以为自己是在选择娱乐,实际上,是娱乐选择了你。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随便刷刷,拿点碎片信息就能消化理解。
但其实,这样的“零散”思维模式,正在消耗你最宝贵的能力——深度思考。
你在快速的“享乐”中,完全丧失了“探索”的能力。
这种趋势,远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4、让人变得更加焦虑
你曾经有没有在短视频里看到一个人生哲理的视频,心里一阵激动,觉得自己要改变人生了?
可是三天后,当你翻看自己收藏的那些视频时,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那些哲理的内容,也找不回曾经的那股动力。
这不就是“信息焦虑”吗?
你总在追逐信息的量,却根本没有去思考信息的质。
这种“焦虑”是你被短视频不断刺激的结果,时间久了,焦虑感会逐渐蔓延,最后让你忘了真正该做的事。
你说,你刷了那么多短视频,学到了多少?你真能做到知行合一吗?别做梦了,短视频不可能给你带来深刻的思维改变,它只会把你从一个内容的吸食者,变成“过期食品”的制造者。
正如网友的一句评论:“短视频已泛滥成灾,变成了某些人愤世嫉俗、造谣传谣、泄私愤、攻击他人的阵地和舞台。”
网络让个体迅速融入群体,而群体往往缺乏理性思考。
我们更容易被情绪裹挟,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形成独立见解。
结语
最后话说回来,要避免“全民弱智化”,教育体系的优化是重中之重。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填鸭”,而是培养独立思考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娱乐本没有错,而且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娱乐。但如果娱乐的方式不合理,就会反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