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苏州农村新风户见闻
结束三明考察结束后,我们乘坐火车前往第二站苏州市,开始考察这里农村的新风户建设情况。这里的市文明办公室也象三明市那样热情,在介绍全市新风户建设的情况之后,带着我们到郊区乡镇进行了实地考察,使我们受益匪浅。这里的经验后来在我们全市农牧企事业单位开花结果,使我们农口的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踏入苏州农村,恰如翻开一本古朴且鲜活的书卷,“新风户”活动是那跃然纸上、满溢墨香的绮丽篇章,编织着新时代乡村文明的锦绣图景。
初至村落,白墙黛瓦间,石板路蜿蜒,串起一户户人家。路旁宣传栏,大红纸张贴“新风户”评定细则,像质朴的村规民约,从尊老爱幼的暖情、邻里互助的热忱,到爱护环境的坚守、勤劳致富的奔忙,勾勒文明轮廓,字里行间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笃定追求。
走进一家“新风户”小院,满院生机破题。小园田里一株株的红辣椒、一排排挺拔屹立的玉米,是丰收注脚;屋前花卉蔬果,缤纷肆意,似在诉说主人对生活的热爱雕琢。屋内布置简约整洁,桌椅有序,老物件与新装饰相融,岁月沉淀与现代活力碰撞。老人摇着团扇,讲孝道传承,子孙绕膝,笑语是家的和弦,日常琐碎凝成家训“音符”,在代际传唱中,夯实文明根基。
邻里间,“新风”纽带紧系。张家阿婆新做糕点,趁热送与西邻孩童;李家大叔农事忙时,东邻壮年主动帮手,挥汗田间,不分你我。巷口树荫下,家常唠嗑是“文明议事厅”,谈村头卫生维护、谈文化活动筹备,质朴言语里,集体的事皆为自家事,凝聚守望相助合力,筑起乡村文明“堡垒”。
文化礼堂是“新风”集萃地,夜幕笼罩,华灯初上,村民纷至。舞台上,传统昆曲咿呀,水袖翩跹,演绎历史故事;台下,老少皆迷醉,传承非遗火种。农家书屋中,青年钻研农技、孩童捧读经典,知识墨香漫溢,滋养乡村文脉,在耕读间,寻得精神富足,为文明添翼。
苏州农村“新风户”,不只是荣誉门牌,是文明种子,在阳澄湖畔、水乡阡陌,扎根发芽、抽枝绽花,织就乡村善治、民风纯美的旖旎长卷,让岁月沉淀的吴地古韵,焕新时代华彩,绵延向更美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