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北京东西中轴线(之三)
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东交民巷
作者/潜 龙
从建国门沿长安街往西,快到天安门广场时,路南有条台基厂大街,它的南面一片曾经是外国人的使馆区,著名的东交民巷就在其中。‘东交民巷全长1.6千米,是老北京胡同中最长的一条。早在元大都时期,因这里是运送粮食的重要小巷,被称之为“江米巷”。
明清两代,这里曾是朝廷“五朝六部”衙门所在地。清政府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英、法等西方列强相继在这里设立使馆。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强迫清政府将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界”,蛮横地规定,界内一切事务由各国自行处理,中国政府一概不能过问。
东交民巷见证了旧中国的耻辱,也记载着我国人民的不屈抗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反对列强入侵中国,英勇的义和团就攻打了东交民巷的外国兵营,烧毁了奥匈帝国的使馆。1915年,卖国贼袁世凯为了当皇帝,派代表在日本使馆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接着“巴黎和会”上列强们又否决了作为“战胜国”中国应得的合法权益。
忍无可忍的中国人民被彻底激怒了,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义愤填膺的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东交民巷向列强使馆提交了抗议书。交涉无果,愤怒的群众又前往赵家楼,便发生了“痛打卖国贼,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即掀起了轰轰烈烈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最近和文友聊天我才知道,1949年1月31日,北京和平解放。我人民解放军要举行盛大规模的入城式,毛泽东主席亲自命令,入城部队从正阳门进来后不直接走长安街去崇文门,而是向右拐弯,特意要从东交民巷通过。1950年初,北京军管会颁发布告,庄严宣布收回东交民巷被外国人所占一切领地,但以美英两国为首的敌对势力对此仍不屑一顾,并张贴了“禁止中国人进入,如若踏进一步,必将当场击毙!”带挑衅的告示,妄图继续持强负隅顽抗。又是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当即下令,限定他们七天之内必须撤离,如若违抗,后果自负。
现在我们从网络视频中还可以看到,当年当我人民解放军战士和坦克部队浩浩荡荡通过东交民巷时,受到沿途老百姓的热烈欢呼,所有中国人个个兴高采烈,人人扬眉吐气。
如今的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已被北京市列入近代历史地段,作为历史文化片区加以保护。从台基厂头条到东交民巷,依然是欧式建筑风格街区。有西洋风情德国的兵营、医院;法国人建的尖顶钟楼式的圣弥额尔天主教堂;沙俄“洋葱头”式楼房等建筑。原法国、日本、美国、德国、俄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奥匈等使(公)馆建筑均原状保留。英、俄、日、德、法等国开办的银行、医院、邮局、饭店等也都保持当初原样,只是改做它用,其余都为民居。这里既是热门旅游打卡地,也是北京仅存且唯一保留20世纪初西洋异域风格的建筑群。

走出东交民巷,回首往昔,我们不得不佩服伟人毛泽东的大智慧。是他老人家早有预感,料到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东交民巷的外国人肯定不会轻易的离开,他命令解放军在入城时,一定要走东交民巷,实际上就是对西方列强的警告,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宣扬,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百年来遭受的屈辱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东交民巷,它不仅是北京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一段难忘的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