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十三行
黄永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讲学记
作者:黄永健(紫藤山)
11月20日晚,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教授邀请,紫藤山教授在其主讲的顾城研究课堂上,发表学术演讲,认为,顾城应分为人和诗两个方面给予评价,人只能得五十分,诗可得90分,而且必须在新诗之朦胧诗的范围内打分,紫藤山援引奥登大诗人五条标准,逐一对应顾城进行分析讲解,认为顾城命不长,创作道路不短,有迹可寻,与历史上许多天才短命诗人可有一比,都是拚上性命探索人类“内宇宙”奥秘的“拚命三郎”,可赞、可叹、可惜复“可恨”!
中国当代自由体、古诗词、格律体新诗三分天下,中国诗歌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
1、约束自由体 2、改善古诗词 3、创造新诗体。十三行汉诗是当代文化自信语境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创新性定型诗体,具有较大的生长空间,应引起中国当代新诗研究者的充分关注和研究。
最后,紫藤山教授以深圳著名主持人董超的网络视频“董超唤醒黄金定律”为例,启发在场同学在生命的历程中,管控情绪、珍惜当下的重要性,并朗诵十三行汉诗“董超唤醒黄金律”结束讲座。
据谭五昌教授反馈,北师大研究生听讲同学们认为,本次讲座学术含量较高,大家表示十分满意。
作者简介
紫藤山。男,1963年出生,安徽肥东人,艺术学博士,深圳大学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副主席,深圳大学汉诗艺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当代松竹体十三行汉诗创始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长期从事艺术学理论、诗学理论、文化创意产业及美学理论研究。在《文艺研究》《艺术百.家》《文化艺术研究》《民族艺术研究》《诗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70多篇,专著《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2013年入选“高校社科文库”、《艺术文化学》入选“艺术学教育丛书”、《艺术文化学导论》入选“十二五艺术设计类国家规划教材”和“十四五艺术门类国家规划教材”、《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入选“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六辑)”。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汉诗创新诗体研究”。
(图文供稿:黄永健)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