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五字经 越轻松轻松
古人云:“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
人生无法重来,生命仅有一次,应当且行且珍惜。我们不只是要养好身体,延长生命的长度,远离疾病苦痛。更要富养内心,活出生命的宽度,让身心丰盈,福泽绵绵,才不枉来人间一趟。以下这5个字,最是养人,看看你做到了几个?
01 动,养身
《诸病源候论》有述:“运动骨血,气自强盛。”虽人的体质源于天生,但强健的体魄却可通过后天努力而获。运动,是激活气血、增强体质、舒缓心情的绝佳途径,堪称养身的至上法门。东汉时期,华佗不仅在医术上造诣深厚,于养生之道亦是独树一帜。他匠心独运,创制了五禽戏,每日勤练不辍,以此活动筋骨,锻炼体魄。据《后汉书》记载,华佗虽年近百岁,却仍保持着壮年般的容颜,时人皆赞其为仙人下凡。运动不仅滋养身体,更能驱除疾病。华佗晚年时,步履矫健,精神矍铄,便是运动之功。就连他的弟子吴普、樊阿,因勤练五禽戏,亦是耳聪目明,寿近期颐。范仲淹曾言:“活动有方,五脏自安。”平日里,持之以恒地运动锻炼,便是最佳的养生良药。只要坚持下去,身体与心灵必将焕然一新,疾病自会远离,寿命得以延长。
02 静,养心
《素问》有言:“气血需动以养,精神宜静以修。”养身之道在于适度运动,而养心之法则在于内心的宁静。静,乃是滋养心灵的至上之法。当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前途渺茫,理想受挫之际,他初时心绪难平,迷茫沮丧,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为了寻得内心的安宁,苏轼筑起了一座雪堂,邀请匠人在四壁之上绘制片片雪花。他常于闲暇之时,静坐其间,凝视着那洁白的雪花,让躁动的心灵逐渐归于平静,重新寻回了内心的清明与宁静。正是这份静谧,让苏轼得以在逆境中保持从容不迫,不急不躁,泰然自若地度过人生的低谷,安然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古人云:“养心之要,在于静。”
拥有一颗宁静淡泊的心,不为荣辱所动,不为去留所扰,方能享受岁月的宁静美好,品味人间的清欢雅致。
《荀子》有云:“性情之忍,修身之基。”人生在世,情感纷繁复杂,难免遭遇情绪激荡之时。唯有学会忍耐,不轻易动怒,方能修身养性,此乃个人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回溯至公元前99年,李陵将军在与匈奴的激战中,粮尽援绝,无奈投降。汉武帝闻讯震怒,群臣更是趁机诋毁,唯司马迁挺身而出,为李陵仗义执言。然而,这一举动却如同火上添油,导致司马迁身陷囹圄,更遭受了屈辱的宫刑。身为堂堂男儿,面对这等奇耻大辱,内心怎能不悲愤交加?然而,司马迁并未因此沉沦,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屈辱、悲伤、痛苦与愤怒,坚持创作,最终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燕山夜话》有言:“君子能忍人所难忍。”世间从无绝对的坦途,亦无永恒的顺遂。唯有学会忍耐,承受他人难以承受之重,方能成就他人难以企及之业,达到生命的更高境界。
04 善,养福
《道德经》深刻阐述:“天道无私,善者恒助。”天道冷漠,无分亲疏,却常常倾向于那些心怀善意之人。行善之举,实则是在积累福祉,心地纯良的人,福报已在悄然降临的路上。西晋时期,有一位名叫顾荣的官员,性情豁达,心地善良。某次,他受邀参加宴会品尝烤肉,注意到一位负责烤肉的仆人正偷偷吞咽口水。顾荣心生怜悯,便将自己的一份烤肉赠予这位仆人。尽管在场的其他士人对此嗤之以鼻,顾荣却淡然回应:“常烤肉之人,怎能不知烤肉的滋味?”数年后,永嘉之乱爆发,都城失守,晋帝遭擒,众多王公贵族纷纷南渡避难。乱世之中,盗贼横行,杀人放火之事屡见不鲜。然而,顾荣在逃亡路上却总能化险为夷,原来,每次护佑他脱离险境的人,正是当年那位接受烤肉的仆人。
《三国志》有云:“善无大小,行之则益。”善待他人,实则也是在善待自己,但做好事,不必问其结果如何。一个乐于助人、广结善缘的人,必将拥有深厚的福泽,最终这些善行也将回馈于自身。
05 笑,养寿
常言道:“一笑解千愁,青春永驻留。”那些常挂微笑、心怀喜悦的人,气息顺畅,心境开阔。忧愁与祸患难以侵扰他们的身心,自然能够享有长久的寿命。在宋代诗坛中,若要论及长寿之冠,非享年85岁的陆游莫属。他自幼体弱多病,却奇迹般地活到高龄,甚至“白丝犹存黑发间”,令人称奇。陆游养生的一大秘诀,便是乐观开朗、笑对人生。有一次,狂风肆虐,暴雨倾盆,他的屋顶被掀,墙壁欲倾。面对如此困境,他非但没有愁眉不展,反而吟出一首乐观的诗篇:“昨夜风狂掀屋瓦,今朝雨猛溃墙泥。炊烟虽断米粮尽,野歌犹长笑声齐。”万千烦恼,不如一笑置之。笑容,是最神奇的护肤品,最顶级的长寿秘诀。心怀阳光,面带微笑,方能一生轻松自在,无忧无虑,越活越年轻。
谨防“全民弱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