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者日校园欺凌防护公益课堂走进滨城三中北校区
原创/赵长征/头条主编/张君
12月5日,迎来了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天上午,滨州市星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副理事长赵长征老师利用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在滨城区三中北校区(滨城九中)六年级12班开展了一堂校园欺凌防护公益讲座。
课堂上,赵老师首先引用抖音某小视频,导入主题,视频中呈现的是江西某地14岁的小女孩小黄遭受9名学生欺凌,短短五分钟内被人狂扇100个耳光,这触目惊心甚至令人发指的霸凌画面,让六年级12班所有学生感到无比震惊,从而目不转睛地认真聆听老师的课堂讲授。赵老师通过鲜活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校园欺凌是什么、校园欺凌的不同角色、校园欺凌的危害、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等,指导同学们掌握辨别校园欺凌的方法、提高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勇敢向校园欺凌说“不”。预防校园欺凌,必须做到三不: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最后环节,赵老师为孩子们发放了《校园欺凌防护指导手册》。

赵老师在课堂还以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加深理解校园欺凌防护指导手册的学习内容。练嘉怡同学:“通过赵老师上的这一堂公益课,我懂得了防范校园欺凌是多么的重要。通过老师发放的星火公益校园欺凌防护指导手册,知道了一旦遭遇校园欺凌,首先要保持镇定,要学会求救,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同时在学校里要做到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不管遇到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本次讲课不仅仅是一场安全实践课,更是一次法治精神的洗礼。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次或多次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校园欺凌具有隐蔽性、反复性、长期性特点,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以强凌弱,给受害学生身心带来很大伤害甚至影响一生。通过这次学习和《校园欺凌防护指导手册》内容,让孩子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共同形成校园防欺凌合力,让欺凌远离校园,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人人有责,从你我做起,一起向校园欺凌说:“不”!据悉,滨州市星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联合滨州市滨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共青团滨州市委和山东民杰律师事务所联合推出并印制了近13万册《校园欺凌防护指导手册》,截至目前,已向滨州市范围内50多所中小学校发放了该公益手册,受益人数达60000人左右。
图文编辑:赵长征 2024年12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