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霰缤纷夜色浓,一竿风月蹉跎东 1233
三木秉凤诗文选
野炊坐享沐晚风
举目星光万家红
寰宇冥然天地换
青崖竞秀月隐亭
乱霰缤纷夜色浓
一竿风月蹉跎东
大命泛将魍魉扫
夕鹰只在梢头轻
朗朗星空,云虚霰萦,飘零半世,大道催行。《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中华文明历经千万年大浪淘沙与历史洗礼,沉淀承传下来的几乎都是大道精化,这就是文化。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中华文化是无数宗祖圣贤思想的共同结晶,是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好礼物,历代炎黄子孙只须对五千年文明精华及经典著作加以吸收传承即可为我所用,中华儿女何其福幸!“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我们要相信古今圣贤智慧贯通天地之道,承载自然之理,人既是宇宙世界的一粒微尘,又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心升华出世则为道心,道心入世就是人心,天人合一,和光同尘,大我就是宇宙,小我就是微尘。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因为人一旦唯道是图,他的宇宙生命才算刚刚开启。古言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是什么?道犹如我们内心深处的那抹斗星塔光,永远指引并我们回家的路,在失得茫然之中挽照着人生的坐标。《道德经》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宇宙的法则就是互爱,爱与敬是道心的人间体现,仁义礼智信就是道心的人间法则,生命修行与修练并不是修出万贯家财,权倾天下,而是放下小我而回归大道,回归大我!《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生命成形则轮回不息,生命无形则千秋永恒,与大道同春,人不远道,道亦不远人。《六祖坛经》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宇宙本来无一物存在,皆为能量化显为瞬息生灭的物质,先是无中生有,然后物质复归能量,进入有中生无,然后在天人合一的世界里浑然一体,能量聚为物质,物质散为能量,所以能量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能量,故而《心经》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菊萃疏篱望陵南,缱绻轻息若幽兰 1234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菊萃疏篱望陵南
缱绻轻息若幽兰
烟波浩淼斗星暗
一行鹭影没湖莲
日月遁形黄龙翻
飞瀑崖开半阙天
景极物妙言难致
孰得挥墨点大千
夕际点红,殁沽尘名,陵疏山晚,客去楼空。“如我如君者,不妨身晚成…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莫悯旦暮万般迟,志在大器晚成时,古今圣贤皆寂寞,敏事慎言学不已。立功、立德、立言乃为文人学子之初心使命,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立功、立德、立言皆从志于道开始。天之生民,必赋其路,道之酬勤,书之求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七尺之躯,衣食为育,方寸之心,以文为养。大器晚成者,功行有志,名垂青史者,立言以书。男儿立志自强,莫须藉人田耕,时时放眼天下,英雄所见略同。忠骸处处作归,何计青山荒径,净心感知万物,草木皆含道情。
入夜萤点灯,璀璨似银星,尘缘未了梦,隐心藏深宫。“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志同道合者,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同志相和。仙音入云封,一棹荷鸟惊,羽衣入寒影,簌簌泪自生。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俯天仰地察万形,道为阴阳术尘封,匆匆史往萧萧远,贤圣何言学桑雄。 此生缘及,得广寒月桂深润,窗清香淡,送朝风暮雨远行。天外来客,云高见寒,鸮遨天下,必归一枝。智浅,而惭其言失,水阔,而扬其帆征。“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