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氏宗祠序
人之有宗,犹木之有本;氏之有族,犹水之有源。追根溯源,人氏皆有宗族也。至正十年间,立村辛家,自始至今,朝政庚续,文人众多,贤彦缤纷,可谓名门煊赫,群星璀璨。
由是瓜瓞绵绵,生生不息。有识之士,崇教化,尚孝悌,倡家风,祀先祖。犹记嘉靖年,族人择基于村东,宗祠启兴焉,历时两载,次年乃竣,名曰祠堂,栖乞宿丐;躬耕农桑,出入阡陌,止舍祠宇,稀有安居;立祠者,德行高尚,以之流芳也。然岁月无情,世事变幻,祠宇傲立,历数百载,风雨飘摇,断壁残垣;夕阳残照,满目苍夷,始祖蒙垢,尘蔽先宗之光辉;每思及此,令吾辈扼腕叹息,忧惕之情,无以释怀。吾辈生于斯,长于斯,当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以报祖恩,故于旧址重建祠堂,孜孜然,汲汲焉,迫于眉睫矣!
岁次甲辰,族之贤者,携众规谋,筹划建祠,以圆族人宗祠之梦耳,族之志士仁人,心齐力合,慷慨解囊,择吉日动工,于此乎在矣, 君其务之。历时半载,耗资逾百万,新祠横空出世,宏伟雄奇,巍然屹立。
祠鸿图华构, 鼎峙东南,朝迎晨曦入门,夕送彩霞落梁;闲观春月秋花,静耹莺啼燕翔;左倚“洗墨池”,活水聚财,右依“土地”宇,社公护村;美哉,奂焉!
夫观宗祠,气宇轩昂,设计精巧,做工妙肖,古典风格,黛瓦青墙;门楼气势恢宏,祈迎百福;天井映日朗朗,延庆五谷;祠月朦胧萦祖堂。雅士弄月,稼轩词笔,璇玑文章;浮雕,“丹凤朝阳”,华丽至极;正堂神龛,德馨流芳;中堂开放宽敞,两厢灵辉溢光;马头高墙,遮风挡雨,根基永固,立柱画梁,蔚为壮观!
嗟夫,宗祠,不唯柱檐砖瓦之古朴,而在后辈之传承;不唯石雕木刻之典雅,而在族人修身立德;继稼轩宗脉,佑千秋福禄寿;传辛氏德馨,成万载仕商。为此序,乃为记也!
甲辰年稼轩公三十世后裔辛金明敬撰
2、辛氏门楼序
辛家,稼轩之后裔村,环山之毓秀,傍水之清悠;自建村以来,崇文重教,敬忠礼孝,民众兢业,物阜民丰。为守护一方风水,先辈则建门楼于村西北,数百年风雨沧桑,仍巍然耸立,故称“古门楼”,此乃得天地造化之神妙,涵青山绿水之灵光。
斯楼也,贯明清,历民国,达如今,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尤以文化之价值,不言而喻。彰显先贤之功绩,寄托族祖之期待,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然而,风蚀雨侵,年久失修,斑驳陆离,急需修缮,得以传承。几许村公,振臂一呼,同僚共襄。
幸哉!一呼百诺,仰祖德之荫庇,钟宗功之熏陶,彰众裔之煌豁。或村翁,或青壮;或春耕秋获之田夫,或高居庙堂之雅士;或留守故土之村民,或远居他乡之游子;无不积极勇跃,皆慷慨解囊,或涓滴挹注。遂约期甲辰龙年(2024)仲春,依旧址修建,族下百余人丁,出资献力,即年夏初告竣。
美哉!新门楼凌空而拔,燕莺翔集,古朴典雅,层檐飞挑,镶嵌“吉峰拱秀”鎏金匾额,蔚为壮观。眺吉峰,临绿水,鸢飞鱼跃;含翠霞,笼月影,毓秀钟灵,蔚为奇观。
嗟乎! 观斯楼也,恰似雁过云霄,惟觉身心宽泰,顿生归宗情怀,饮水思源,睹物思贤。倡导者、资助者、言赞者,其懿行善举,令人敬仰,故录其:芳名,立碑记之者也,以冀昭示后昆,弘扬祖德,更当奋斗,自强不息,再创辉煌!
甲辰年稼轩公三十世后裔辛金明敬撰
【二】《诗吟辛家村》二首
1、折桂令·步辛家村
断墙垣,蟋蟀和弦。
无迹苔痕,狭径幽偏。
老屋空村,门楼傲屹,待月西园。
问翁妪,心如古井。想情怀,李下瓜田。
久立风前。
万籁笙竽,时诉当年。
调记《折桂令》,当然,乡村并未衰败殆尽。新楼林立,坚守有人。后山嶂峰岭,靠山养家,前斗米桥,靠水兴家,饲土鸡,喂土猪,牧山羊,网河鱼,渡游客,种植绝无化肥、农药的蔬菜,父勤子慧,婆贤媳孝,三代相守,其乐融融。周家源旁散家几许,烹饪的农家菜,材料天然,味道淳美。其中一道凉拌黄花苗,嚼着略苦且甜,清香悠长,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纯真,忆起了在儿时的春天里提着竹蓝在田野寻觅蒲公英的情景……
可是,那种陈年的乡愁,能够与眼下的乡愁同日而语吗?
2、念奴娇·辛氏宗祠怀古
并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祠堂的意义逐渐超越了家族的范畴。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祠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栖息之所,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归属感。
站在祠堂前,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座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多少岁月的更替,见证了多少家族的兴衰。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希望我们能珍惜这样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金风料峭,菊淡青,又是暮秋时节。
神往心驰思绪涌,诚把辛氏祠谒。
“璇玑”星晖,云蒸霞蔚,翠竹花荫渤。
闲观天井,长空通夜悬月。
幸有稼轩吟诗,“樟树庙”泼墨,有词陈阅。
足迹一行,风景处、此有仙灵之说。
烛影摇红,映社公宇,佑辛氏豪杰。
“墨池”清映,新祠添上篇页。
注:1、璇玑,北斗魁四星为璇玑,也辛家村始祖“璇玑”公;2、樟树庙,原辛氏宗祠之东,“社公”旁之庙,为樟树庙;3、墨池,辛氏宗祠之西之小塘,“稼轩”公(辛氏之之祖,辛弃疾字号)填词赋诗在此洗毛笔,之所以,曰洗墨池;4、烛影摇红,指祠堂烛影泛红,也是辛弃疾在辛村填词咏景之作的词牌名。
【三】题序:2024年10月27日,东乡区作家协会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福建省光泽县开展了采风活动。采风活动游览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崇仁古村和珑珑桥。文友们或凭吊古迹,或借景抒情,或即事感怀,所得颇多,余遂填词《念奴娇三阕,词云,
1、念奴娇·光泽县崇仁古村感怀
古风村落,步卵石之路,鞋石相敲。
曲巷回廊堪胜画,史意新容争俏。
石刻流情,雕檐滴韵,其神工天巧。
戏楼莺啭,翠围金裏珠绕。
久历世事沧桑,人文物俗,故事知多少。
起舞徘徊风露下,几处箫歌唱道。
俊彦传神,名家遗稿,凝就清平调。
启迪后昆,堪为百僚师表。
2、念奴娇·倚福建光泽玲珑桥之断想
光泽山寨,看玲珑桥上,万籁敲曲。
旖旎风光何处是,只有古风盈目。
抚节欢歌,行云停遏,声振江边木。
斜阳横照,伴君调丝品竹。
天意眷我清闲,乘车寻胜,独往探时趣。
近岁犹如惆怅者,多为新奇追逐。
购物怡情,受教益智,余慰然心足。
几回心热,自期敦世厉俗。
3、念奴娇·题崇仁迎宾古樟
千年古树,竟参天挺拔,浓阴盈地。
屹立江边如虎阚,枝叶蟠青丛翠。
傲雅招风,吐芳扬烈,而郁苍芬菲。
波光潋滟,鹤鸣蜂舞惊睡。
今有文友相偕,古樟雅聚,更极深研几。
【四】纪念艾兴院士诞辰100周年词三首
1 、 清平乐·雄心
飞鸿志远。逐梦青云殿。
踏雪寻梅风雨卷。生意增华点绚。
露冷霜冻尘纷。求学徒步厦门。
厚德研机博学,热血浇铸刀魂。
注:1、大湖,济南大明湖;2、“求学徒步厦门”,1942年,18岁的艾兴考入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因家贫,决定选择徒步660公里至厦门;3、生意,释为生机;4、“清平乐”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李白词调。
2、清平乐 高德
虚怀若谷,意满心甘足。
胸坎常怀怡情曲,心中不曾沾俗。
人格魅力昭昭,学术造诣迢迢。
切削加工领域,开拓铸就“神刀”。
注:1、神刀,艾兴先后开发成功6种陶瓷刀具,其中3种属国际首创,故称神刀;2、“清平乐”,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李白词调。
3、虞美人 创造
胸中久有凌云志。寻梦“神刀”矣。
谨严治学独无言。
踏实笃勤友善,似当年。
科研实验不言苦。依旧排“参数”。
察微知著欲超前。
切削加工材料,著鸿篇。
注:1、参数,是表明任何现象、设备或其工作过程中某一种重要性质的量;2、“虞美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南唐)李煜词调。
【五】《水调歌头》三首
1、水调歌头·劳动创造财富
僻壤知何处,仅有化缘洲。
春秋双季,只能单种奈微收。
萧瑟含风拂雀,寥唳唤云呼雁,哀怨亦清遒。
稊田傍山岳,水缺贵如油。
全民动,徒手搏,共绸缪。
瑶河盘曲,离距三里向东流。
以此开河浇溉,启用肩挑锄挖,引水泽田丘。
劳动创财富,乐道以忘忧。
注:1、“化缘洲”,东乡区瑶圩乡管辖村居,高山夹峙,田垄缺水,但“瑶圩河”傍之东流,七十年代初,当地村民用人工开通了水渠,以灌溉良田;2、依“毛滂”词体填词。
2、水调歌头·引领
烟雨红船沐,正破浪开航。
沉沉长夜,握雨餐雾逐风浪。
承载中华梦想,冲破阴霾迷瘴,星火播城乡。
乾坤春雷响,华夏谱新章。
雄鸡唱,展宏愿。奔小康。
初心不忘,华夏重振凯歌扬。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地方产业,奋发以图强。
民族恰昌盛,实力壮东方。
注: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毛滂”词体
3、水调歌头·劳动光荣
拂晓雄鸡唱,喜鹊搭窝棚。
勤劳双手,平野添锦誉言迎。
碧李浴风春熟,素柰宿阴夏落,全赖尔施能。
劳动本神圣,实践促功成。
田园美,禾苗旺,露峥嵘。
改天换地,刀作火种久传承。
剪纸窗花惊世,手制陶瓷诧异,华夏远文明。
好逸生轻疾,劳动最光荣。
绿荫徘徊, 暗香浮动,佑福携祥至。
露睛张眼,惹招飞鸟栖寄。
作者简介:
辛金明 现为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抚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笔名,君鸣。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中学高级教师,工作之余用心聆听自然的声音,用心感悟生命的本真。作诗填词、放松心灵、借物言志、寄情山水、陶冶情操、感悟人生!“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从诗词中感知诗心,充实诗意,在面对物欲横流、人生跌宕、艰难困苦时,找到走向远方的自信与动力!以诗怡情,以词养性。诗词作品散见于《江西教育》《江西日报》《抚州日报》《高考天地》《玉茗花》等主流媒体。在《中外诗人》发表了个人作品专辑。(除作者本人图片外,其它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