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人生之七
学无止境
作者:吕松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学而知之”。“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
这几段至理名言是我的良师益友牟诚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牟诚的一生可谓璀璨的一生,他的业余爱好很多,写作、书法、绘画、摄影、音乐、旅游等等,但最值得他本人为之骄傲的还是读书为他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这方面也是最值得我学习和崇拜的。
近日,我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了一篇题为《我在“学习强国”里“打拼”》的学习心得,很受感动。文中记录了他在“学习强国”这个平台参与答题的全过程。他这样写道:
“时下,我们的生活里,已经无法和手机分离。和许多朋友一样,我也早晚都要关注和为朋友点赞。有些平台,“上马”了就要“经营”。比如抖音。要在抖音上发视频,上“视频号”,还要浏览朋友圈。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在“学习强国”里学习。
如今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手机上的学习,也是其中的一项。“学习强国”是中央宣部策划推出的一个学习平台。
那一年,我和众校友所在的长春市实验中学校友合唱团在南关区曙光街道师大东电社区排练,社区书记要我们合唱团里的党员加入他们的答题队伍。
这个答题就是“学习强国”。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怎么太在意,几天后陆续地也都在自己的手机里下载“学习强国”并开始答题了。记得当时加上社区的党员,我们一起在“强国”里学习的共有80多人。
学习就是答题,答题了就有分数记载。在合唱团练歌见面的时候,我们参加学习的几位还都互相交流。有人说,我想答就答,几道题当中,挑些容易的答,没太在意名次,得多少分也无所谓。当时我们大都是这样的想法。
我是在拖了几天之后才开始答题的,也没有想那么多,认为答题也就是玩一玩儿。起初,题不多,每天的答题最多可得满分60分,后来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改进,每天答题的满分最高分是40多分。
我的想法就是“重在参与”,没曾想,这一开始到现在,六年的时间过去了,疫情期间也没有中断。而且一年365天,如果哪天忘记了或者少答或者不答,分数都会被落下。
于是每天早上,我就把“学习强国”里面的题用眼睛过一遍,能答的题都答,再忙,到晚上入睡前,总要打开“学习强国”看上一眼。
几年过去,“学习强国”规矩越来越完备,内容越来越丰富。在这里可以看本地新闻、全国各地新闻及专题、视频,还有各类文艺节目,各种讲座,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包罗万象。
它如同一个百花园,游走于世界大千。它集中了政治、历史、文化、科学、军事、艺术等多个领域的资料。其内容可看、可听、可答、可收藏、可分享,充分满足了各方人士的多方面需求。
六年来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如今仅剩四人,三个男生一个女生,积分最多的是李元同学。
步入“学习强国”,就如推开一扇窗,跨进了一个星级景区,在这里“登山望景”,悠闲中获得“好心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当中,可以感受这里拥有的家国情怀。答题在最早时是有难度的,后来改变了出题方式和答题方法。题答多了,也积累了经验。
在这里我的“打拼”,其实就是每天要在“强国”里花上半个小时到6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从其中获得阅读的乐趣。有人说,“学习强国”平台是指尖上的加油站。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断丰盈内心,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持之以恒。把学习作为一项追求,学习之于营养和才干,犹如运动之于健康体魄,行之愈远愈受益。在学习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总是愉悦和美好的。而这样的生活方式,会让学习成为人生成长之梯。
“学习强国”平台,是我移动的精神家园。”
据我所知,目前,牟诚的得分已达到96000多分,排名仅次于榜首,成绩很可观,可是对于如此优异的成绩,他却不以为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重在参与。
平日里,我与牟诚聊天时涉及最多的也是关于读书和学习这类的话题,有一次,当我们聊到省图书馆搬家这一话题的时候,他不免流露出诸多的遗憾,因为,他与省图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和不解之缘,因此,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为此,他还写了一篇题为《图书馆:一生的情人》,以此作为纪念。
其中有几段写的很感人,“省图书馆和报社之间仅一街之隔,为我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从有了省图书馆的“一卡通”之后,工作之余,在这里窝居成了我的习惯。我庆幸,我选择了一个诗意般的理想的栖息之地。”
“与书为伴,对我个人来说,既是业余兴趣,又是生活需要,更是工作需要。其实经过多年积累,我家中亦有些藏书,但它不能随我移动;报社有资料室、图书室,但因近年没有购进新书,这些都成为遗憾。于是,省图书馆就成了我休闲时光的首选。春夏秋冬,除了有规律的锻练身体的时日外,其他的午休时光尽在这里“逍遥”。
“ 有一种人生,是阅读人生。工作之余如是,家内家外如是。从事新闻工作即开始同文字打交道,使我由青年步入中年,再到老年。阅读人生,不舍不弃,现在如是,将来亦如是。我用自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来表达我的心境:“儒雅文之爱,馨香书之情,缱绻胸中意,跃然纸上行”。名句有言:“万金之富不以易吾一日读书之乐也”。
“在阅读的诗意栖居中,感受一种温馨与浪漫,一种寄托与充实,一种无休止的满足。图书馆,永远伴我,一生的情人,与你携手并肩。”
说到学习,牟诚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此,我的感触也很深,特别是这段时间,我连续写了近50000字的报告文学、散文、随笔、人物通讯等等,这50000多字都是他逐字逐句帮我校对的。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辑、记者,经他校对过的文字基本没有任何问题了。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此过程中,他还认真地教我应该如何正确地运用“的、地、得”。使我逐渐克服了乱用“的、地、得”的不良习惯。
当聊到某一本书或是提到某一位我们共同喜欢的作家的时候,他就会显得异常兴奋,继而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每到这时,我都会静静地洗耳恭听,细细地品味。总之,在他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凡是我不懂的,只要开口询问,就一定能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牟诚对学习的态度始终是端正认真,一丝不苟,他这一生中读过的中外书籍用文字已经无法计算了,他撰写过的心得体会也不计其数。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于2019年同时出版了长达40余万字的牟诚文集《心路情思》,长达35字的牟诚采访录《流光碎影》,长达29万字的牟诚书语《落笔闻声》,这三本书均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很受读者欢迎。
一直以来,他把读书和学习都放在了他生命中的首位,无论多忙,他都要抽出固定的时间读书,无论多忙,他都要按时答题。每周末,都会在图书馆里看到他熟悉的身影,每天清晨,都会在朋友圈里看到他的学习成果。虽然,他已过古稀,但他始终没有停止过学习的步伐,而且这个步子越迈越大。据我所知,目前,他所在的大大小小几十个文学社团及微信群都把他聘为顾问或是骨干成员,他也是不负众望,在每个团队里都发挥着积极的骨干作用,为每一个团队撰写诗文及书法作品,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
这就是我的挚友、良师益友牟诚,一个对学习如饥似渴的人,一个对读书痴迷的人,一个知识渊博又谦虚谨慎的人,一个喜欢助人为乐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一个有益于亲人和朋友的人。
原创于:2024年12月6日
[作者简介]吕松军,笔名:吕松筠。1956年出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诗与远方国际交流中心理事,南关区永春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长春市老干部网宣员,长春百姓学习之星,吉林省党员优秀志愿者,吉林好人,长春日报特约通讯员,桑榆文学社社长,桑榆文学平台总编。
著有个人文集《松涛》《 回眸》,近年有140余万字的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读本之那人那事》《中国老年教育》《回眸又见花开》《吉林文学年选》《长春老年教育》《文存阅刊》《民情》《文风》《参花》《意文》《吉林名人》《绿池》《往事》《春风文艺》《长春文化》《艺点文化》《夕阳红》《左邻有爱》《榆树文笔》《榆树人》《榆树知青》《泥香》《九台文化》《黄龙府》《后小说时代》《老来乐》《老公安》《而立之年》《精彩读本》《长春最美养老人》《吉林日报》《东方老年报》《新文化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内蒙古日报》等杂志、报刊,连续七年在长春市群众诗歌散文微小说大赛中获个人奖、最佳组织奖,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征文比赛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