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岁月的回声:
纪 念
“一二·九”运动八十九周年
文/戴恭义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淘尽万千泥沙,却总有熠熠生辉的时刻,如暗夜里不灭的火种,在岁月深处持久燃烧,一二·九学生运动便是这般,横跨八十九载光阴,至今仍震响着雄浑的回声。
回溯至 1935 年的寒冬,北平城被阴霾笼罩,山河破碎,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华北大地,国土沦丧,百姓流离失所。亡国灭种的危机如铅云沉甸甸地压在国人头顶,政府的软弱、妥协,更让绝望的死寂蔓延开来。可就在这至暗时刻,一群青年学生挺身而出,他们放下手中的笔,怀揣滚烫炽热的爱国之心,迎着军警的棍棒与冰冷的枪口,无畏地走上街头。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呐喊,划破死寂的长空,喊出了不甘亡国的悲愤,喊出了万千学子对山河重振的渴望。寒风凛冽,吹不灭他们眼中的怒火;路途艰险,挡不住他们前行的脚步。游行队伍似滚滚洪流,裹挟着磅礴的力量,冲破禁锢与枷锁,向侵略者、向怯懦者宣告:中华儿女绝不屈膝,绝不任人宰割!
彼时的青年,平均年龄不过二十来岁,本应在校园里谈诗论道、畅想未来,可国难当头,他们毅然舍下安稳,用单薄的身躯筑起抵御外敌的精神长堤。女生们收起柔弱,发丝凌乱却目光坚毅;男生们攥紧拳头,脊背挺直,誓要撑起民族脊梁。他们不是生来无畏,是对祖国爱得深沉,这份爱驱散恐惧,赋予他们超乎寻常的勇气。
八十九年转瞬即逝,岁月抚平战争的疮痍,繁华渐渐覆盖伤痛。如今,我们身处和平盛世,校园里书声琅琅,街头巷尾烟火氤氲。然而,一二·九运动的精神从未远去,它化作朗朗乾坤下的进取之力,督促学子为知识拼搏;融入社会发展的洪流,激励各行各业开拓者攻坚克难。
漫步在大学校园,望着藏书满架的图书馆、设备精良的教学楼,会恍然想起当年那些无处安放书桌的前辈。他们所求的,不正是后辈能安稳求知、国家昌盛富强吗?科研工作者日夜钻研,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是接过自强自立的接力棒;乡村教师扎根偏远,为孩子点亮知识灯火,延续着教育救国、育人兴邦的火种;奥运健儿赛场夺金,国歌奏响,彰显大国风姿,亦是用实力捍卫先辈尊严。
八十九年,是一段漫长征途,也是一场精神传承接力。先辈的热血未冷,一二·九的回声依旧。站在时代潮头回望,我们向那群英勇无畏的青年致敬,更要怀揣这份精神,奔赴下一段山河。让爱国、担当与奋进,在新时代碰撞出更绚烂火花,护祖国山河永固,繁荣长盛,不负先辈热血,不负韶华时光。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编 审:周建
图 片:网络如侵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