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来信已收到,内情尽知……在外工作不容易,一定同各级领导和姐妹们搞好团结,不要太过强势,只有顺从民心才有上进………家中一切都好,勿念。我在老蒋店不干一个月了,因耳背于6月9日辞职。今天又到大陆矿自营井报到看房挑水每天七元钱,活不累……
你在外不要乱花钱,那边东西多,不要看见什么都眼馋,现在挣钱多难啊,钱又毛,也不要想着给这个买点啥给那个买点啥的,只有自己多吃点把身体养好才是本钱。
好了,不多说了,自己在外独闯,好自为之吧,爸的好女儿。
晨起翻找证件,看见一封三十多年前,小妹刚刚参加工作,父亲写给她的信,现在都在我这里珍藏着,我也是轻易不敢触碰,怕我的眼泪成河。这信封里面有爸爸写给妹妹的一张信纸,妈妈写给妹妹的三张信纸,最后面一张背面还有半篇字,我写给妹妹的一封信纸背面也有半篇字。记得当年邮信,按照重量付邮费,超重了就得买贵的邮票。一家人三封信放在一个信封里。真是纸短话长情更长啊。
妈妈在信里面写到“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你离开了温暖的小家庭走向了社会大家庭,你要依靠领导和众多姐妹们,相信你能处好,因为你向来都是与世无争的孩子……家中一切都好,我的身体很好,你走以后我拔了一颗牙。替你二姐看水的工作不累,早晨7:30分——11点,下午1——3点。你爸也找了个工作,不算太累,这样生活比较充实一些,你几个姐姐都好,涵涵很想你……
孩子你不用惦记,更不用担心他的吃喝问题,一切都有妈妈,妈妈好在有工资,我想我能养活他的,希望你安心工作……你现在缺什么吗?那边的物资很昂贵,你如果缺什么来信说明,我给你买了寄去,包括钱之类的……你哥和你嫂子于7号豆芽已封缸了。妈妈不多写了,望你自己保重。
祝你开心!健康!
我的回信很细碎,其中一句是说,我要简短一点儿快点写完,因为爸爸坐在沙发上,信纸垫在腿上给你写回信呢,桌子被我占用了。
多怀念过去啊,距离很远很远时间很长很长,天天盼着邮差传递亲人的信件,很有盼头很幸福。爸爸妈妈在落款处,都写着——名不具,“名不具”,这是父母之间的默契,也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的骨肉亲情的默契。几十年过去,这三个字依旧那么温暖,它触动我把它们拍下来,发给小妹看,估计,她这会儿躲在被子里哭呢,她多幸福啊,家是温暖的港湾,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家的大门永远为她敞开,对她爱永远不会变。小妹流下的泪滴,也是岁月里一颗颗幸福的珠子串成思念的线,一边系着亲情一边系着传承。妈妈在信里结尾处,那重重的感叹号,那是有多少话多少惦念牵挂又有多少的不舍无奈啊……
好多好多的事情,善忘的我,早已经不记得了,见了信,又想起来,爸爸退休后确实是在小食品批发点干过,因为耳朵背,顾客要什么听不清楚,怕耽误人家的买卖,自己不干了;二姐去京城倒弄服装,退休后的妈妈去她单位顶替她看着水房;哥嫂用婚房,买了十七口大缸,泡发豆芽卖;七岁的涵涵,会用很煽情的话说想小姨了,过年小姨能不能回来……一张张纸上,写满着絮絮叨叨家长里短。面对这样的家书,即便生活里有多少的纷纷扰扰,相信爱——能带来无尽的勇气和力量,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坚强。
时间把岁月的冷暖做了一个原始的记录,当我们回望从前,内心的感慨无边,一封家书又掀起了波澜,这份余温尚存的记忆,被我小心翼翼的装入记忆的行囊,她将伴随着我从春到秋,从冬到夏,从青丝到白发。
作者:梦回楼兰,鹤岗市作家协会会员,吟咏诵读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喜欢用声音解读文字,喜欢用阅读丰富眼中的风景;在一撇一捺中传承文字的精髓;在诗意的岁月里共享生活的感动;用灵动的感悟品读智慧人生。

诵读:牧歌,鹤岗市作家协会会员。企业退休,爱好广泛,喜爱写作、摄影。多家网络平台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