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作者:化雪老诗
诵读:王鹤 邵雨晰 冯安博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陈碧兰(1902~1987),也写作“陈媲兰”,湖北黄陂人。

1918年夏,在老家经过早期教育启蒙的她考进了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她积极参加了徐全直、夏之栩等进步同学在陈潭秋等指导下组织的妇女读书会。入会后积极主动地研读《共产党宣言》、《武汉星期评论》、《新青年》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而且剪掉了自己的长发,表示矢志献身革命。

那时的湖北女子师范虽然是一所新型学校,但却被代表封建势力的“经心书院派”把持着,他们十分抗拒新文化运动,且用腐朽没落的封建道德来束缚学生,整天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甚至不许同学们走出校门,就连学生的来往信件也要受到严密检查。
1921年上半年,刚刚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黄冈人刘子通,因为有日本留学的经历,且又是新文化的活跃分子,被需要高学历装点的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聘为钟点课教师,讲授伦理学和国文。

刘子通任教后大胆革新课堂教学,他从《新青年》、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选择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自行刻写、油印下发给学生作教材,向同学们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启发学生破除封建迷信、争取妇女解放。他也在妇女读书会上向学生灌输《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基本思想,宣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

陈媲兰十分敬佩刘子通,她曾说在刘老师的教育下于一个短暂的时期中,“我们的思想起了急剧的变化。而我个人在此时期中,完全朝这一方面(指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偏向的发展,一有闲暇,手里总是抱着新思想的书籍和杂志贪婪地阅读;甚至在上其他不感兴趣的课时,也是偷看它们。这样一来,我的思想便如狂潮一般猛进了。”
在刘子通、陈潭秋、黄负生等老师的教导下,湖北女师不久就涌现出了大批优秀学生,陈媲兰是其中极为优秀的一个。
1921年11月,刘子通在《武汉星期评论》上又连载了《改良湖北教育意见书》。这篇文章对陈碧兰、夏之栩、徐直全、杨子烈、袁溥之等进步学生的触动很大,由于她们本身就对旧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十分不满,所以格外支持刘子通关于改革湖北教育的意见,并积极要求学校彻底改革时下的课堂。她们还向校长提出“择师”的要求,希望学校辞退不学无术的旧学究,多聘任像刘子通这样的好老师。但她们的正当要求触犯了守旧派的根本利益,这些“冬烘”先生,一股脑把仇恨集中到了刘子通的身上,认为学生的行动是受了他宣传“赤化”的影响,强烈要求解聘刘子通。校长王式玉装模作样地召集了一次教职员联席会议,她在会上大诉其苦:“鄙人自主持女师教育以来,像严父慈母般地爱护这个学校,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幸近来少数学生蛮横无理地破坏学校纪律,甚至要闹学潮,使师道尊严扫地、士风败坏,实鄙人管教无方。”说到这里,她突然哽咽起来,假惺惺地挤出了几滴眼泪:“为了救学校,救学生,鄙人不得不引咎辞职。”王式玉讲到这里,她的一班喽啰突然歇斯底里叫起来:“校长不能辞职,要更积极负起责来!”
“这都是刘子通宣传赤化的结果!”
性急的刘子通见到这般乌烟瘴气,再也坐不住了,忽地站起来大声地说道:“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管理要求,学校应多加考虑,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够逐步改进,教学的质量如果能够逐步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方法能够合情合理,学生就不可能不安心求学了。如果将学生的要求置之不理,还是沿袭老一套办法,甚至用高压手段管理学生,那就难免要如校长所说,真正酿成学潮了。”
围在窗外打听消息的学生大声喊起来:“刘老师说得对,讲得好!”接着就是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
王式玉见势不妙,急忙宣布:“散会!”随即抱头鼠窜而去,她的喽啰们也一溜烟地逃散了。然而到1922年2月新学期开学时,她便以“宣传赤化”“煸运学潮”为由,一纸决定解聘刘子通,这下可激起了女师爱国学生的公愤。陈媲兰、夏之栩、徐全直、杨子烈、袁溥之等12名学生召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了挽留刘子通老师的决议,并向王式玉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她收回成命,重新聘请刘子通老师回校任教。王式玉傲慢地说:“重聘刘子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爱国学生的正当要求遭拒绝,她们无比愤怒,于2月21日举行了罢课斗争,一颗“思想炸弹”终于在这座封建的堡垒里爆炸了。
1923年春,从女师毕业的陈碧奉命进入上海,在中共中央从事地下工作。
1923年秋赴莫斯科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继续被中共中央留在上海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解除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为此,以陈独秀、彭述之、马玉夫、汪泽楷、郑超麟、陈碧兰等为骨干,形成一个以不满党的方针政策,不服党对其批评或处分的帮派。

1929年10月15日党组织向他们提出警告,要求他们放弃托洛茨基主义观点和非组织活动:要求接受党分配他们的工作。但是他们拒绝了党的要求。为了维护党在思想理论上的纯洁和组织原则,不得不在11月15日开除了陈独秀的党籍,同时又批准江苏省委开除彭述之、汪泽指、马玉夫、慕振德四人党籍的决议。

就这样,陈碧兰与革命伙伴们走散了,而且走上了一条理想主义的不归路。
1949年陈碧兰赴香港,1950年初流亡越南,不久他们夫妻又移居欧洲,1968年再到日本,1973年后移居美国。当年的女师七君子之一的陈碧兰,与大家分道扬镳了,唉……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地方文化学人。

诵读:王鹤,区妇联执委,管理学博士、教授、汉口学院董事、副校长兼传媒学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

诵读:邵雨晰,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学士,江夏区文化路中学语文老师,班主任。

诵读:冯安博,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八年级(6)班学生,多次荣获学校“优秀学生”称号。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长,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2024年荣获“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荣誉称号。《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三年阅读已逾一亿七千多万。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