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的故事
文/郭有三
华夏文明,根在河洛。洛阳位于黄河中游,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市地跨洛河两岸,是河洛文明的中心地带、大运河文化的中心,文化底蕴深厚,名重古今,成为黄河流域一颗璀璨明珠,河水一路奔腾不息,恰似岁月这位智者娓娓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洛神是中国先秦神话中,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即宓妃,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黄河里的河伯看到宓妃,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宫,终日郁郁寡欢,用七弦琴排遣愁苦。后羿听说了宓妃的遭遇,怒火中烧,拔出弓箭,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仓皇而逃,洛神回到洛河中去,成为洛河中美丽神仙的化身。 洛阳民间自古有洛神的各种传说,但洛神宓妃真正演绎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则是缘于三国时期曹植的名作《洛神赋》,以及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图》。而顾恺之的名画也是依据《洛神赋》而作,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辞赋。此赋虚构了作者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异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之情。作者笔下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之美,尽在飘逸之中。洛神踏波而来,衣袂飘飘,如梦似幻,唯美之至,令人心旷神怡。
《洛神赋》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缓缓展开,讲述了曹植在一次旅行中与洛水之神——洛神不期而遇的故事。洛神的形象,美得令人窒息,她既具有超凡脱俗的神性,又有着人间女子的温柔与美丽。曹植用极其华丽的语言,精心描绘着洛神的外貌和气质,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一笔一划地勾勒出心中的女神。她的眼眸如秋水般清澈,她的身姿似轻云般飘逸,她的微笑如春花般灿烂。每一个细节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能亲眼目睹洛神的绝世容颜。 在这篇赋文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曹植对洛神之美的由衷赞美,还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思不可得的哀伤。如今夜幕降临,新建成的洛阳城市阳台游人如织,登上观景平台可俯瞰河水流淌,远观南岸高楼林立,中原明珠电视塔灯光闪烁,绚烂多彩,倒映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为冬日的洛河平添了一份时尚大都市的韵味。洛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洛阳桥犹如两条飞虹横跨洛河之上,连接了洛阳老城与新区,见证了城市的飞速发展。洛阳人民对洛河的这份深情与美好传说早已化作对城市深深的依恋和骄傲,如同牡丹之隽永深沉而恒久,萦绕心间,永不消散。

作者简介:郭有三,苏秦故里一书生,60后,不年轻的年龄,不老的心。人生上半场,做了几十年金融,喜欢的却是文学哲学经济学。人生下半场,重启人生,换一种活法,把一辈子活成两辈子。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开启多彩生活,奔赴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