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新媒体 雷雨 武汉报道

2024年12月11日下午两点,在武昌老年大学徐家棚分校,国学教授安德义先生讲了一场别开生面而极有趣味的《道德经》的课程——“道可道——谈道中一”。
众多《道德经》讲授者大多能很清晰地讲授什么叫“道”?什么叫“德”?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却很难讲清什么是“一”。
“一”在《道德经》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的重要性甚至于仅次于“道”。读《道德经》不弄懂这个“一”,便不能完整的理解《道德经》的博大精深的义理。
德义君引用郭世铭先生有关“一”的观点。安先生对郭世铭的观点作了详细深入且有趣的分析以及作了充分的发挥。
郭世铭观点的材料便是《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个“一”,从视觉角度看,是看不见的;从听觉角度看,是听不见的;从触觉角度摸,是感受不到的。郭先生认为“一”就是“不为人知,不为人觉”。
安德义先生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一”是一种修养,“一”是一种美德,“一”是一种低调,“一”是一种生活状态。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就是“德”,“一”就是“无”,“一”就是“谷”,“一”就是“朴”,就是“弱”,就是“雌”,就是“婴儿”。“一”是对“道”的最直接的运用。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做天下事,就一定要做到“不为人知,不为人觉”,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不炫耀,心甘情愿,以此作为天下人的范式榜样。
安先生尤其强调“不为人知,不为人觉”,就是老子强调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也就是说不要自我表现,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不要自高自大,尤其是要做到推功揽过。

安先生讲授语言流利畅达,干净利落,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其表达恢谐幽默,观众席中时不时暴发阵阵笑声。
这场生动有趣的公开课在房波涛校长的总结声中结束!
安德义先生将于2025年阳春三月将在徐家棚老年大学开设《道德经》课程!也同时欢迎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