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捧读《怡馨园诗草续集》,我的心中充盈着敬佩之情。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易老师总会找到一片宁静的角落,沉浸于古体诗词的创作之中。这并非是为了追求名利,也非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源于内心对古典美的热爱与向往。易老师的诗词,如同璀璨星辰,点亮了文学的夜空。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一句,都仿佛经过精雕细琢,韵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易老师擅长以古韵表达今情,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在他的笔下,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得以传承,而现代的思考与感悟也得以展现。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让人心生敬意。
易老师的诗词,不仅语言优美,更富有思想深度。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将其升华为诗意的表达。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滋养与升华。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与敬畏之心。在诗词的道路上,他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从未停止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这种精神,无疑是他能够创作出如此佳作的重要原因。
易老师仿佛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旅者,以笔墨为舟,遨游于古代与现代之间。他的古诗词作品,不仅传承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更融入了现代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易老师的笔下,每一个字词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跳跃、舞动,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他的诗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触动与共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古诗词的热爱与执着。他不断钻研、不断探索,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的审美相结合,创作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他的才华与努力,让他在古诗词领域独树一帜,享誉大别山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仅以《春风》为例,可知易老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春风的温柔、生机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风
春风袅袅带香来,胜日浓浓下九垓。
温暖犹牵慈母手,细柔若吻幼儿腮。
晴丝惬意轻摇曳,燕子劳心巧剪裁。
最是无声催化雨,桃津涨处百花开。
意象生动,画面感强。整首诗中,情感真挚而深沉,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寓于对春风的描绘之中。无论是“温暖犹牵慈母手”中的温情脉脉,还是“细柔若吻幼儿腮”中的柔情似水,都透露出易老师对春风、对春天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描绘春风的特质与春日的景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温暖,还可以联想到生命的力量与希望。这使得诗在传达具体情感与意境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此集收入八年来,易老师的古体诗词386首。可以说,每一首诗词,都能成为读者心中永恒的风景。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些古体诗词都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我们穿越岁月的长河,感受到易老师的悲欢离合与家国情怀。
水调歌头 中秋对月
一曲羽衣舞,扶醉向天歌。天津桥下偷得,仙阙妙音多。欣见冰轮腾出,光泻银蟾回雪,清镜又新磨。碧落耿星汉,秋水漾金波。
倚轩窗,摇桂影,问姮娥。可乘云步,人仙同乐舞婆娑?玉殿清寒且锁,宝篆烟沉寂寞,怎比嫁山河。共度团圆节,家国庆祥和。
《水调歌头·中秋对月》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与深厚文化内涵的词作。这首词通过对月夜的描绘与对仙凡生活的想象,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意象与个人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一首以中秋为主题的词作,不仅继承了中秋文化的传统元素,如赏月、团圆等,还巧妙地融入了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与情感表达。这使得词作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从语言上看,用词精准、语言优美。词中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和富有感染力的句式来描绘月夜的美景与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整首词的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这使得词作在传达情感与意境的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
在此,我要向易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赞美。愿易老师的诗词之路越走越宽广,以卓尔不群才华能够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让我们共同期待,易老师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创作出更多令人惊叹的古体诗词佳作!
谨以此为序。
姜舟林写于2024年仲秋
跋
易烋
自第二本诗词集《怡馨园诗草》出版已近十年,余以体衰智枯,几欲搁笔。而这十年恰值国学复兴,诗坛葳蕤之际,各地群团亦笋应春发。以余喜格律多虚席以邀,常得以参与诸如“研究会”,“专题讲座”,“采风活动”,提供“刊物征稿”,“同题”、“分韵”、“特邀”等创作平台和机会,且活动频仍。弦上之箭,欲罢不能,其间每年约得百首,所憾者,随写随弃,仅存十之五六矣!
印刷与否?以余风前残烛之躯,几为纠结,延殆至今。然亲朋故旧咸嘱付梓留稿,黄守果老先生尤为殷切;杨传蔚女士集二百余首存盘;贵州才女王琳警官将各地名家赏析余文八十余篇剪辑留我;姜舟林先生除赏评约二十余章外,又欣然为序;李世忠先生挤繁忙之隙整编是集并校鲁鱼……凡此种种感之由衷,足令止水复波,冷灰欲炽!
入冬以来,简成《怡馨园续编》自存并赠师友,以冀正之。
是集刋出,能否得以圈内传阅?能否留于儿孙?吾不得知。所冀读者诸君知余于耄耋之年为求一字吟安而夙兴夜寐者也!
作者于怡馨园
2024年12月
整理《怡馨园续编》感言
李世忠
易烋老师诗词书画无所不通。易老师于我而言,可以说是亦师亦友!拜读过他的很多诗词作品,拥有他的不少字画。整理诗稿其间又赠送我一幅《八雅》以表谢意,甚爱怜之。但实感是受之有愧。常言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况与我而言举手之劳尔。《怡馨园续编》整理过程中,感触颇深。
诗,乃心灵之语,岁月之痕,情感之凝华。今得以整理易烋老师之《怡馨园续编》诗稿,如行于幽林古道,闻古韵悠扬,品诗香幽馥,深感其中意趣之丰、才情之盛。
易烋老师之诗,似涓涓细流,淌于生活之壤。其观自然之景,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皆入诗笺。于春日见繁花盛绽,有“春风着意艳群芳,万紫千红异彩襄。”之句,绘尽春光旖旎;逢秋夜闻落叶飘零,“几声落叶知风下,满地秋蛩报晚啁。”,道尽秋意萧索。师以敏锐之感知,捕捉自然之微妙变化,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共赏四季更迭之美。
亦如史笔,载时代之象。往昔之忆,岁月之轮,皆留诗行。或叙往昔艰辛,“当年滴滴饥寒泪。此际家家锦绣庄。”;或记盛世新貌,“中华崛起傲东方,富国强军族运昌。”。以诗为鉴,映出时代变迁之路,令后人可窥彼时风貌,感怀历史之厚重。
其诗之格,淡雅清新,婉约中见真情。用词精准,字斟句酌,如琢如磨。“一掬悲风吹夜雨,只将老泪望空弹。”,“悲风”“老泪”等词,尽显悲伤之情;“吹夜雨”“望空弹”,则更显思女心切。诗味悠长,余韵袅袅。诗韵谐和,读来朗朗上口,如鸣佩环。平仄相对,韵律相协,仿若古乐之奏响,动人心弦。此等深情,如醇酒佳酿,愈品愈浓,令人动容。
今《怡馨园续编》付梓,实乃诗坛幸事。读者可借此深入易烋老师之诗意世界,感受古体诗之魅力,领略文学之美。愿此书如星耀空,为古体诗之传承与发展,增光添彩,引更多人沉醉于诗韵之海,共品诗香,同拾诗韵,让古体诗之花于岁月长河中,灼灼其华,永不凋零。
草作于2024年12月12日
整理怡馨园诗草续集》偶题
李世忠
人生境界怎堪谈,岁在耄耋再立言。
酿律蕴绝成典范,填词对句振诗坛。
一支巨笔承颜骨,五百华章传豫南。
赓续前期延古韵,晚秋辑作怡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