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时代 青春艺起来
——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掠影
文、图/罗宙纶



12月12日,广州市文联等单位主办“青春艺起来”活动,这个活动名字很“潮”,听起来就有活力,活动地点在白云山下麓湖畔的“广州人民艺术中心”。
这里曾经是广州市民熟悉的“广州艺术博物院”,是很有规模和大有名气的艺术机构。现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位于珠江边,与广州地标小蛮腰——广州塔做了邻居。

本场“青春‘艺’起来”活动,邀请龙云侠、杨苗、冯子键三位广州青年文艺工作者,近距离为市民群众和文艺爱好者奉上了一场精彩的交流分享活动。

龙云侠,来自广州杂技团,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杂技演员。他从小学习体育,后成为一名技巧运动员,因成绩突出被选入原战士杂技团。在吴正丹老师的培养下,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演员。龙云侠在杂技领域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并涉猎杂技编导和教师等职位。他在《化·蝶》中扮演梁山伯。龙云侠还参与了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杭州8分钟”的演出,与李梦楠一起表演了肩上芭蕾。“我们想把《化·蝶》带到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国的爱情故事,知道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龙云侠说。
杨苗,2008年参军入伍,正式成为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的文艺兵,上央视综艺、春晚、广东卫视春晚等演出,获中国曲艺节目奖、全军文艺汇演曲艺类集体表演一等奖并荣获三等功、广东省曲艺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冯子键(阿Ken)从小学习传统舞蹈,有长达十年的芭蕾舞基础。他在大学期间接触到街舞,并被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所吸引。他的舞蹈风格独特,以表现力和爆发力著称,使得他的舞蹈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不失艺术性。他带领自己创办的爵士舞团队KJS斩获国内街舞齐舞比赛的多个奖项,被誉为广州街舞团队的王牌导师。
2022年,广州市文联推出全新活动品牌——广州文艺市民空间“青春‘艺’起来”,每场活动围绕一个主题,邀请三位不同文艺领域青年文艺家、青年文艺人才开展面对面访谈,结合青年文艺家工作经历畅谈人生感悟及行业思考,现场进行精彩的文艺表演和艺术展示。活动涵盖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影视、舞蹈、摄影、民间文艺、曲艺、杂技、书法、文艺评论、动漫等各艺术门类,传播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奋斗故事。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场活动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主办,广州市曲艺家协会、广州市杂技家协会、海珠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黄埔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番禺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广州市熹外炫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市区有关单位领导、文艺家代表、市民群众和文艺爱好者参加活动。
存存如山 念念如川 不忘来路 以启新程
“念念不忘——广州市文联典藏作品展”
在广州市文联的发展历程中,珍藏了一批在文艺交流活动中留存下来的优秀书画作品。其中包括秦㕺生、钟敬文、余鞠庵、黎雄才、关山月、刘仑、赖少其、廖冰兄、黄苗子、饶宗颐、杨之光等岭南书画文史名家的丹青妙笔,亦有钱松嵒、刘开渠、蒋兆和、钱君匋、赵朴初、启功等国内知名艺术家的墨宝手迹,还有全国各地众多文艺名家惠赠的佳作,同时涵盖各级领导关心广州文艺发展所留下历史见证。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蕰藏着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对文艺文联事业的热爱、执着与坚守。
20年前,单位组织到艺博院参观“红旗渠精神巡回展”,记忆犹新。巡回展通过历史照片、沙盘模型、雕塑、实物以及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红旗渠的壮举。后来,去河南旅游包括了红旗渠景点,实地感受一番。这是博物馆、艺术中心、展览会的宣传教育作用。
讲解员生动熟练的讲解,帮助观众读懂作品,很有必要。

2024年9月,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特别策划推出的启用系列大展包括“念念不忘——广州市文联典藏作品展”“时代脉动——‘百千万工程’民间艺术数字体验展”“JC中外动漫艺术馆”“生生不息——广州文艺两新人才艺术作品展”“追光南国——广州影视高光时刻”以及“行走的故宫文化——《石渠宝笈》数字艺术沉浸展”等展陈。
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是一个建筑与环境精妙融合、展览展演功能齐全的艺术场馆。交通便利,多路公交可达,地铁5号线小北站也在附近。
历史沿革;2023年9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场馆前身广州艺术博物院移交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管理。2024年9月24日面向公众正式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