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丧
文/郑星池
前天,去参加一个远房亲戚的葬礼,老太太享年95岁。家人说,没有征兆,以为睡着了,招呼不醒,这才发现人已去了。
亲戚家办的是喜丧,楼下搭了花花绿绿的灵棚,花圈簇拥、幡杖飘飘。没放让人心脏抽搐的哀乐,而是请了民乐队吹吹打打,为了烘托热闹气氛,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鼓乐手居然都光着膀子。一通吹打后一女歌手靓装登场,一曲《乡恋》荡气回肠,把李谷一的气声发挥得淋漓尽致。
灵前行礼毕,与亲戚见面,不知怎样安慰才好,但亲戚一家全无悲凄之色,谈笑如常,于是所有的客套话就失去了意义。
从前,对所谓“喜丧”的习俗完全不理解,觉得亲人死了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件喜事。年纪大了才逐渐领悟,有寿、无憾而圆满地死去真的是一件非常难得、因而是可喜可贺的事。对此,《清稗类钞》有论:“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简而言之,凡大致符合高寿(一般要80以上)、子孙兴旺、无疾而终等条件就算喜丧。生老病死,人生之常。一个人在其生命历程中无愧无憾、无病无灾、幸福圆满、了无牵挂、寿终正寝的安然离去,这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家人实在是值得庆幸,因此也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事。与之相反,“不得好死”自然就成了对他人最恶毒的诅咒。
老人生前好多年因脑梗行动不能自理,但子女们无微不至,无论冬夏,病床总是干净清爽,对照顾老人,姐妹之间不攀不比、个个尽心尽力,翻身、喂饭、擦洗成了日常,其辛苦外人无法体会,但她们却其乐融融、甘之如饴。所以,尽管久病在床,但老人从未遭受病痛折磨。子女们尽到了孝、老人家享到了福,享年近百、此生无憾,此时离世、各自解脱,谓之喜丧可也。
忽然就理解了庄子在其妻亡故时鼓盆而歌的公案。说的是庄子妻亡,庄子在妻子灵前拿个破盆边敲边唱(庄子家贫,吃饭都成问题,大概没有闲钱购置乐器),朋友惠施前来吊唁,见状指责庄子:你说你老婆死了,你不悲痛也就算了,还在那又敲又唱的,这像什么话?庄子回答说:生是偶然的,而死是必然的,来时应时而来,现在又应时而去,如此顺应自然、尊天地之造化的事,又有什么好伤心的呢?
顺应自然、看淡了生死,真的无所谓喜与悲。

作者简介: 郑星池,男,雅号踽踽者,1959年10月出生于山东潍坊西北乡农村,最高学历中专。长期从事建筑材料生产经营勾当,喜爱中国古典文化,自幼常怀揣跻身文坛梦想而苦无舞文弄墨之技,最成功的作品是代人写情书玉成一段不怎么美满的姻缘……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276期
本期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