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 香 嫂
作者/司晓升
陇香嫂老家在甘肃,当年曾饱经大西北干燥、高寒、多风环境地熏陶、刻划和打磨,但凡大西北人特有的相貌、习俗和性格,她应有尽有。比如高颧骨、红脸蛋、说话带有浓厚的西秦甘陇风味,好像是人感冒鼻塞,声音决不会从鼻腔发出一样浑厚而朴实。想学甘肃人说话,只有在感冒鼻塞时才能找到感觉。不过,她也带来了甘肃人吃苦耐劳、勤劳俭约的良好风气和习俗。她和村里那些陆续嫁到或改嫁到村里的近二十名甘肃女人和她们的孩子们一样,都是五十年代时,从甘肃那次天灾人祸中逃难来到陕西的。
那一段苦难经历,是甘肃女人们永远抹不去的痛。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清。故乡是一个人的根脉所在,是生身养性的家园。人呀!那怕只要有一线生机,都不会轻易离开生养自已的故土梓乡的。
那时候我还小,记得有一次我跟随二伯父等村中一帮大人去镇上上年集。那天,早在腊八节早晨下的那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到腊月底阴面的雪还没溶化完。去镇上街道经过的路两边雪地里隐隐约约露出的麦苗,吮吸着雪水,伸着懒腰,沐浴着早春的气息!使劲往上窜。
上完年集一起回家时,在镇东十字陈师馆子门口,发现有几个穿戴打扮和当地人不一样的甘肃女人,也不知道大人们怎么交流的,其中一个叫陇香的甘肃女人,就跟随我们一起回到了村里。然后,我二伯父就和大家一起把陇香带领到南头郭大叔家,问郭大叔,你家老大积福都二十好几的人了,也到谈婚成家娶媳妇的年龄,你也不着急,今天在镇上上集给你家娃顺便引来个甘肃媳妇!你看咋样?郭大叔高兴地满口答应。积福哥发呆似的看着虽然衣衫褴褛,但眼神里跳跃着火花,流露出一股秀气的陇香,愣了一下,然后脸上透出按耐不住的偷笑。
从那天开始,大人一句话,甘肃女人陇香就成了积福哥的媳妇,也成了我的陇香嫂子了。
我们家和郭大叔家是斜对门,虽不同族,但两家世代睦邻友好,来往亲如一家。我小时候比较胖,农村又有叔嫂之间相互开玩笑的习俗,陇香嫂见到我时,就叫我胖得儿。在后来的交谈中才知道,陇香嫂本姓田,原藉甘肃省甘谷县望水公社后沟大队三小队人。娘家成份被划为地主,但是陇香嫂子的先人们住格子窗子格子门,花天酒地,不劳而获的日子,她连见过都没见过,可少吃没喝,经常饿着肚子长大的她,可教子女的黑锅,她照背不误。为了跳出黑五类这个怪圈,父母不顾她的反对,硬是把她嫁给同村一位腿有点残疾的贫雇农家的儿子。甘肃本来就是一个人人叫苦的地方,有时一年一滴雨都不下,地里庄稼经常粿粒无收,自然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先一年搜粮砸锅搭大灶,红吃大喝,到秋天,挥霍完了本来就不够吃的粮食,只得把大灶停了。那时候,甘肃一些地区,可以说到了十里断炊烟,哀鸿遍地的程度。为了活下去,人们纷纷叫家中年轻人外出讨饭,或逃离甘肃。毕竟树挪死,人挪活呀!如果不逃出去,全家都得饿死。陇香嫂也和大家一样,商量着把老人留下,家中那点少得可怜的粮食,老人留下来或许还能保住性命。她和她刚结婚不到一年的丈夫,挥泪告别,各自外逃。因为她知道,两个人一起,是没有人会收留他们的。这也是那时甘肃女人来陕西,男人能充许和容忍的无耐之举。
那时候火车是可以轻而易举逃票的,陇香嫂子和一帮女人们一路讨要,在天水火车站扒上了东去的火车,来到陕西,在马嵬坡火车站下火车后步行过渭河、黑河,漫无目的、听天由命一般走到终南镇。
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当一个人因为饿肚子问题而即将失去生命的刹那间,个性、面子、恩爱和尊严能算老几?
陇香嫂子嫁给我积福哥后,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夫妻恩爱,又陆续给我积福哥生了三个光葫芦。她也很快就溶入到了这个新的环境中。聪明人就是聪明人,村里那么多甘肃女人,只有陇香嫂子把甘肃腔改成了地地道道的陕西话。
陇香嫂子能说会道,平易近人,喜欢帮左邻右舍做家务活儿,比如纺线浆线织布缝衣裳之类,她都能随叫随到,一直把忙帮到底。因此,大家一致推选她为生产队妇女队长,而且连仼多年,有力的配合了男队长的工作。她不管和那个人都能和得来,经常关心和过问每个人的家庭琐事,所以大家都非常服从她的领导。
后来,郭大叔晚年因病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三年里陇香嫂子细心照料,吃喝拉撒,从不耽误,也无怨言,直到养老送终。在村中留下一个孝顺媳妇的美名。
西头兰茜和陇香嫂子都是甘肃望水乡的人,也是那时候来到村里的。兰茜因病英年早逝,留下一个五岁的小女儿,陇香嫂子毅然把这个五岁小女子领到她家抚养,视为己出,一直到二十一岁出嫁。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陇香嫂子的儿女们要把她妈拉到甘肃去认亲,陇香嫂子坚决不去,说是不想勾起他那远去的伤痕。可见那个年月給她心灵中留下了多大的伤痛啊!自从那年来陕西后,陇香嫂再也没有回过甘肃娘家。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间改变了一切。那一波逃难来陕西的甘肃女人们,健在的也都年过古稀了。她们在陕西成家立业,丰衣足食,生子续弦。那个饿死人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反了。这也可能是老天爷对她们年轻时悲剧经历的一种补偿吧!
陇香嫂子己作古多年,但她的影子时不时的飘过我的脑海。岀殡那天,哭的最伤心的就是那个她从五岁开始就收留的养女,乡亲们也都心情非常沉重。
秦陇大地,依衣带水,两地人民,亲如手足。那次的人口大迁徙,有成千上万的甘肃女人落户关中平原,三秦大地。陇香嫂子是无数甘肃女人中的优秀代表!她们生在甘肃,劳作在陕西,把毕生血汗留在陕西,为陕西人做出无私奉献,就像滔滔渭河水,既滋润着甘肃,也滋润着陕西,世代流淌,功不可没!
如今社会发展了,日子过好了,人们再也不会因贫困交加而流离失所。珍惜吧!希望悲剧不再发生! 愿陇香嫂子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
2024.12.14.
作者简介:司晓升,网名终南秋翁。早年创办三里桥苗圃,自任董事长。曾任村小名誉校长、村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西安市花卉协会副会长、县作协理事、分会副主席。老来习文弄墨。现为西安市诗词协会会员、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县美朮协会分会名誊会长、县书法协会分会顾问。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